永远的探索者一达芬奇与爱因斯坦

逍遥浪人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永远的探索者一达芬奇与爱因斯坦本文简介:永远的探索者一达芬奇与爱因斯坦当这个题目出现的时候,你可能会感到奇怪,他们相差400多年,而且物理学家与画家的职业也大相径庭。的确,许多人对爱因斯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他的“相对论”上;提到达·芬奇,只知道它画过几幅名画。事实上,我们的一般性印象与他们的实际贡献相差很远。这是两个似乎截然不同但又极其相

永远的探索者一达芬奇与爱因斯坦本文内容:

永远的探索者一达芬奇与爱因斯坦

当这个题目出现的时候,你可能会感到奇怪,他们相差400多年,而且物理学家与画家的职业也大相径庭。的确,许多人对爱因斯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他的“相对论”上;提到达·芬奇,只知道它画过几幅名画。事实上,我们的一般性印象与他们的实际贡献相差很远。

这是两个似乎截然不同但又极其相似的人物:一个站在15世纪的顶峰,一个挺立20世纪的潮头;一个是蓬头散发,一个长须飘飘。他们最突出的特征,是对这个世界怀有无穷的疑问和不倦的探索精神。

每当讲到本世纪以来重大的科学成就,人们总会提起这个名字:爱因斯坦。这位现代物理学之父促使自然科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他通过对布朗运动规律的研究,证明了分子、原子的存在,并粗略地估算了分子的大小,捍卫了唯物论;他天才般地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完美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使人们开始承认光除了具有波动性外,还具有微粒性,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创建了狭义相对论,修正了以前所有关于时间、空间和运动的概念,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一个科学家,只要在物理学的这三个不同领域中做到其一,足以在世界科学史上名扬千古,他却独得三项。而且,这三项研究,是爱因斯坦26岁时,在瑞士专利局任低级职员时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之后,他又发现了质能相当性(E=MC2),即能量等于质量与光速平方的乘积,由此揭开了原子能的秘密;他创建的广义相对论,以引力场中光线弯曲说解答了令天文学家大伤脑筋的水星近日点运动问题等天文现象,并导致了一门崭新学科的诞生,现代宇宙学。许多研究专家认为,爱因斯坦的这些贡献足以使他获得五次诺贝尔奖。

人们一般认为,在人类科学史上,只有哥白尼、牛顿和达尔文才能和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相提并论,但却很少有人注意到15世纪的另一位科学巨人、万能天才达·芬奇。他的非凡成就,为多门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做为绘画大师,达芬奇的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流传千古,誉满全球。几个世纪以来,高度的艺术声誉淹没了这位巨人在科技方面重大贡献。其实,他是许多新兴领域的开路先锋。在哥白尼创立日心说之前,他就否定了地球中心说,认为地球是绕太阳运转的;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前,他提出了重力法则;他画的解剖图极其精确,甚至可与解剖学鼻祖安德烈·维萨里绘制的解剖图相媲美。在伽利略发明望远镜前的100多年,他就提出了制造望远镜的设想;比达尔文早400多年,他就大胆地指出:“人和动物大同小异”;他甚至在哈维之前就提出了血液循环的构想,研究了心脏的构造和功能。在工业革命之前几百年,他就发明了活动扳手、千斤顶、绞车、齿轮等机械。数学中的加减(+、—)符号是他首先使用的,美的比率1:0.618被他命名为“黄金分割率”。有人说,达·芬奇是人类历史上最聪慧的人。他在16世纪设计的图纸,在今天都变成了现实。从自行车到飞机,从钟表到纺织机、印刷机。因此,人们说,他的目光穿越了四个世纪的时间和空间。

以上的介绍只能为两位科学巨人粗略地勾画一下概貌,他们的非凡成就,探索真理的忘我精神,令人仰慕的人格魅力,堪称后人的楷模。

如果说在未知领域中留下第一个脚印的人是探索者,把追求真理视为生命第一需要的人是探索者,那么,达·芬奇和爱因斯坦就是这样的人。

爱因斯坦5岁时曾得到一个小罗盘。那根细细的红针顽固地指着北方,是什么力量推动着它呢?他惊奇,他思索,正是这种永恒的好奇心伴随着他走向了科学的圣殿。达·芬奇小时候对大自然中的一切非常着迷。他整天在山野中漫游,尤其喜欢观察昆虫、树叶等可以随风飘扬的东西。他曾用心爱的小石膏像去换取小伙伴手中的蝴蝶,为了观察蝴蝶的飞行,他又把胡蝶放掉了。

现代物理学界公认,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这两大支柱却是26岁的爱因斯坦利用半年左右的业余时间发现并创立的,这不能不说是科学史上的奇迹。在人类文明史上,还有一位青年渴望看到奇迹。达·芬奇30岁时认为求学阶段已经结束,于是向米兰王城的统治者毛遂自荐,在信中列举了可与任何人比美的十大专长。他说,在战争时他可以发明武器,筑垒攻城;在和平时又能够兴修水利、建筑宫殿。如果按照现代的学科划分,他既是画家、雕塑家,又可称得上是工程师、建筑师、哲学家、解剖学家和发明家。

对于一个真正的探索者来说,年龄不是障碍。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既使老态龙钟,步履蹒跚,他依旧会保持一颗虔诚的赤子之心。爱因斯坦50岁时,开始了对统一场理论的研究,他要把引力场和电磁场统一起来,解释量子力学所不能解释的问题。但是,没有人相信他会成功,连他自己也不大相信统一场理论会在他的手里完成。但他认为,生活的意义就是追求真理。这个难题他研究了26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而这个问题至今仍无定论。

同样是在50岁,达·芬奇开始从事解剖学研究。每天夜里在摇曳的灯光下,他独自切割肢体和内脏,绘制解剖图,并用密密麻麻的文字作说明。解剖上的贡献使他的名字在中世纪的医学史上和最杰出的医学家并列在一起。曾有人批评达·芬奇把许多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和美术无关的学问上,但他却付之一笑,认为艺术家同样需要广博的科学知识。

“他的眼睛看着你,他的思想在天外”。说的就是这位神情恍惚的爱因斯坦教授。做为理论物理学家,他更多地生存在数字、公式所构成的抽象世界里。从小他就在幻想,如果能与光线赛跑,那么眼中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20多年后,这个谜底终于被他自己揭开了。如果一个人以光速飞行,就会发现尺子变短,时间变慢。一个人在宇宙中不过旅行了一年,回来时可能发现年幼的儿子已经变成了一位老人。爱因斯坦因此被后人称为“追赶光线的人”。

与爱因斯坦纯科学性的研究不同的是,达·芬奇进行的是技术性和应用性的探索。他可是个不知疲倦的实验家,他设计的以蒸汽为动力的大炮,可以越过城墙击中敌人;他设计的可以升降的绘画平台,画起壁画来特别省力;他绘制的飞行器草图,后世的莱特兄弟是否也借鉴了他的灵感?他首先测出地球的直径;他设计的金狮子能把花束献给客人。他设计的自行车用的齿轮和链条,在400年后才被用上。永不疲倦的创造,似乎就是他生命中全部的快乐。

探索者以科学为宗教,以真理为信仰。他们在哲学的峰巅上冥想,在信仰的荆棘路上开拓。他们吹响预言家的号角,孤独而快乐地前行。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天才,为什么被现代人称为“文化巨人”?爱因斯坦是个了不起的物理学家,为什么被当代人称作“世界的良心”?其中的奥秘在哪儿呢?

人们说,达·芬奇有天使般灵巧的手、科学家的智慧和浪漫主义的灵魂,是一位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博学大师。但你知道吗?他还是一位捍卫真理的勇士。他生活在天主教势力范围的意大利,竟然不顾宗教戒律,亲手解剖过30多具尸体,以探求人体的构造。他观察天体,在笔记本上写出“太阳是不动的”;他甚至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在宗教中,而在科学中。

爱因斯坦更是20世纪敢于和邪恶势力做斗争的战士。希特勒对他恨之入骨,纳粹曾拿出两万马克来悬赏他的头颅。当二战逐步升级时,他感受到了德国研究原子弹带来的威胁,于是建议美国加快研究,以震慑法西斯德国。但最终投向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所造成的惨痛后果,却令爱因斯坦非常痛苦。二战后,他大声疾呼,反对制造氢弹,说明核战争对人类生存的严重威胁。科学研究需要潜心思考,过一种孤独的生活,但他的良心不容许他超脱。人们称他是世界的良心,和全人类的脉搏一起跳动。

有人提出,20世纪随着科学专业化的发展,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出现了一道鸿沟,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对于弥合两种文化的鸿沟而言,达芬奇和爱因斯坦可以说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楷模。

有人说名利是一杯扼杀天才的毒酒。但达·芬奇头脑中没有名利,他一生中不停地创造,甚至没有留下几幅完整的作品,他把当时无人能及的智慧深藏在七千多页的笔记中。他喜欢试验着变换颜料,尽管《最后的晚餐》尚未完工就开始变色,但它仍旧是人类绘画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这幅画400年来被修复了10多次,但无人能达到他当初的艺术境界。达·芬奇的魅力征服了世人,几百年来,无数的艺术家模仿他,可他们中却少有成大器者,最关键的一点是没有领悟大师的创造精神:那就是用科学创造来展现艺术的美。他曾预言,离开了科学,艺术将无所作为。

爱因斯坦淡薄名利。他的模样到老时还是那么天真,神情和衣装倒像个从达·芬奇家乡来的流浪艺人。他的需要很简单:一支笔,一张纸,一个烟斗和一把小提琴。他甚至多次谢绝了担任以色列总统候选人的正式提请。爱因斯坦曾把科学探索比喻成钻木板,他永远偏爱最厚、最难钻的地方。在研究统一场理论时,他曾说,“那种证明此路不通的、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就让我来做吧,我已经有点名气了,浪费一点时间没关系”。爱因斯坦向人类贡献了全部的智慧与情感,甚至嘱咐将头颅留下来进行医学研究,供后人探索大脑与智慧的秘密。

达·芬奇的手稿都是些大小不等、没有装订的散页,共七千多页。据悉,世界首富微软懂事长比尔·盖茨极其崇拜达·芬奇清晰的思路,在1994年购买了拍卖会上有史以来最贵的一部手稿:达·芬奇的工作笔记。

爱因斯坦的手稿却没能流传下来。他年轻时生活拮据,为了节约纸张,论文发表后就把手稿翻过来当草纸用,两面都写过以后就往炉子里一塞了事。30多年后,美国有人愿出高价购买相对论的手稿,爱因斯坦只好重抄一遍。手稿卖了六百万美元,他把钱全部捐给了反法西斯战争。

这两位伟大、质朴的巨人,人类智慧与高贵情感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功绩卓著,精神永存。

紫色风铃 2022-07-01 16:08:25

相关推荐

如何更改图片上的文字 这个方法还是很简便的

用美图秀秀就可以更改图片上的文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在电脑上下载并打开“美图秀秀”,点击“美化图片”。选择“打开一张图片”,打开需要修改的图片。点击“消除笔”,涂抹需要修改的文字。点击“应用”即可消除文字。打开...
展开详情

神兽放假经典语录 神兽放假经典唯美语录

终于放寒假了,各路神兽欢聚一堂,势必闹个天翻地覆。“神兽”归笼!妈妈送孩子返校后哈哈大笑:他不开心我开心开心开心,在家三个月的神兽终于归笼了,期待俩个月后的蜕变!这周日是不是工作日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家里的...
展开详情

打扮自己9大技巧 让你一天都美

妆前乳之前,用纸巾轻压全脸:清洁皮肤后,在涂抹妆前乳之前,用纸巾轻轻压于全脸。肌肤外多余的油脂会容易造成脱妆。切记不要使用吸收力过强的吸油面纸,适度地吸收油脂还是使用纸巾最恰当!别忘了检查容易出油的t字部位和鼻...
展开详情

?怎么读 ?的拼音是什么

的拼音:mì和miàn。的笔画共12画。的部首为言。的解释:《集韻》眠見切,音麪。《類篇》誘言也。...
展开详情

经典个人签名 最经典的个性签名

人生到老不容易,不能事事都如意。一杯苦酒对月歌,歌不尽离愁,明月清风与谁说,说不出寂寞。快乐不像烦恼那样随时随地的跟随在你的身边。你在飞奔,我在行走!可我,永远不会摔倒。时光不老、我们依旧还在。哥,不寂寞。因为...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西门豹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西门豹》课文主要内容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通过调查研究,弄清这里贫穷的原因;随后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西门豹》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雪月是什么意思

雪月,汉语词语,拼音是xuě yuè,意思是指明月。雪和月。
释义:
1、明月。
出自唐代贾岛《酬胡遇》:“游远风涛急,吟清雪月孤。”
2、雪和月。
出自唐代李商隐《无题》:“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造句:
1、透过书籍,人们可以以主人翁的姿态去观察百般生态,去感知风花雪月,去领略高山流水,去体验世态炎凉。
2、大理美景“风花雪月”一如其名,自是美不胜收。

关于眼光和格局的诗句

关于眼光和格局的诗句有:

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代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
译文: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
译文: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3、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译文: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4、列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译文: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代杜甫《望岳》
译文: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宋代王安石《登飞来峰》

译文: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

译文: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

译文: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9、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出自唐代杜牧《题乌江亭》

译文: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10、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掌管大事的人一定要考虑到宏观的、长远的事情,而具体去实施的人却一定要清楚细节的、切近的事情。

1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代李白《上李邕》

译文: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

1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苏轼《题西林壁》

译文: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13、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代李绅《答章孝标》

译文:只有虚假的,不好的东西才需要一个好的包装。如果是真实的,好的东西就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来掩饰了。

14、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唐代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译文: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

15、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代杜荀鹤《小松》

译文: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归宿感什么意思?

归宿感的意思是回到家的感觉,家里安全、放松、有关爱、认同、包容、和谐与温暖。
归宿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guī sù,意思是意向所归;止宿;结果,结局;最终着落。出自《荀子·非十二子》:“终日言成文典,反紃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
示例:宋·秦观《韩愈论》:“别白黑阴阳,要其归宿,决其嫌疑,此论事之文,如苏秦、张仪之所作是也。”
感是汉语一级字,读作gǎn或hàn,最早见于金文,本义是外界事物在人们思想情绪上引起的反应,即《说文解字》所谓的“动人心也”,由此引申出触碰、觉得、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等含义;由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申为向对方表示谢意;由觉得引申出生物体因病菌或病毒侵入而发生病变的含义。又用作名词,指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等。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