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朋辈心理互助模式的实践研究

几分壮志豪情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初中生朋辈心理互助模式的实践研究本文简介:初中生朋辈心理互助模式的实践研究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培养全面人才的迫切需要。“班级心理委员”的设立就是从初中生的切身利益和全面素质提高考虑的。我校对心理委员的产生与发展、心理委员遴选、心理委员培训、心理委员职责和评价和心理委员作用意义等进行了实践研究和探讨,并积累了经验和取得一定成果,我们

初中生朋辈心理互助模式的实践研究本文内容:

初中生朋辈心理互助模式的实践研究

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培养全面人才的迫切需要。“班级心理委员”的设立就是从初中生的切身利益和全面素质提高考虑的。我校对心理委员的产生与发展、心理委员遴选、心理委员培训、心理委员职责和评价和心理委员作用意义等进行了实践研究和探讨,并积累了经验和取得一定成果,我们把这一系列研究称为初中生朋辈心理互助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使学校的心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及时发现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心理工作更方便深入全面开展,促进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水平,学校师生更加和谐,取得了较为丰厚的成绩。

[关键词]

朋辈心理

互助模式

一、课题缘起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是专指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是面向全体成长中的、正常的、健康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专门关注“健康”与“不健康”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

初中阶段的青少年面对各种压力和迷惘,常常无法独立解决,他们渴望沟通、渴望倾诉、渴望得到充分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他们渴望体验成功。朋辈心理互助既解决了教育资源有限和学生实际需求量大的矛盾,又提供了为学生展示自我、关爱他人的平台。

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找同伴的占70%,找父母的占10%,找老师的占8%,其他占12%。这表明初中学生的朋辈作用不容忽视。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成熟期,心理的不完全发育和实践中的矛盾挫折,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为了使学生达到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整体优化,同伴辅导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导方式。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综述

为了确定本研究在相关研究中的位置,我检索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以下是对这些相关研究的综述:

1.美国朋辈咨询的发展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专业人员缺乏,美国精神卫生领域掀起了一场非专业心理咨询的运动。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在学校培训学生,以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威兰德(Vriend,1969)发表了她利用受训的高成就学生在咨询团体中帮助低成就学生的研究报告,成为朋辈心理辅导领域的首篇论文。之后,美国、加拿大许多高校、中学都开展了朋辈心理辅导的研究和实践。加拿大渥太华的朋辈帮助中心认为:“对于某些当事人以及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的某些方面而言,由受过训练、掌握了积极倾听技巧的同伴志愿者所提供的帮助是最为有效的。”朋辈心理辅导的理念和实践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

2.我国台湾地区朋辈咨询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台湾地区的朋辈咨询开始兴起,一些机构开始实施朋辈咨询计划,如生命线、家扶中心等。

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开展了大量学校朋辈咨询的实证研究。李泰山在1999年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73%的台湾高校已建立朋辈咨询组织。高中虽然也建立了朋辈咨询制度,但缺乏对朋辈咨询员的系统训练和评估,一些学校也由于缺乏经费的问题而无法持续进行。

3.我国大陆朋辈咨询的发展

我国大陆朋辈咨询的发展较迟,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大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方面。其中既有理论介绍部分,也有大量的实证研究。如徐刚等在某医科大学挑选了18名大学生担当同伴教育者,经过2周培训后由他们对本校的265名大学生开展艾滋病教育,结果表明,干预组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得分较对照组有大幅度的提高。

我国部分大学和中学创办了类似于朋辈咨询组织的学生社团,如心理互助社、心理学会、心理研究会,通过讲座、电影、沙龙、小品和心理测验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理念和实施途径在实践探索中已不断得到拓展和创新,从最初面向少数学生、形式单一、被动等待的个别心理咨询发展为面向全体学生、形式多样、主动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并逐步形成了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宣传教育与咨询服务、专业咨询与朋辈互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的重要环节,作为中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基层力量,近些年来,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理念开始引入,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组织开始建立并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美国的朋辈咨询已走上专业化和规范化的道路,从小机构到全国都设有朋辈咨询组织,有比较健全的制度和机构设置作保障。我国的朋辈咨询发展历史较短,专业性和规范性不强,服务的范围和对象还有很大的局限。

朋辈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既能减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压力,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专业咨询的效果。朋辈咨询既可以单独开展,也可以渗透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我国学校朋辈咨询的研究必将成为今后的一大热点。

(二)概念界定

1、朋辈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通过言语的和非言语的交流,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试图改变来访者行为的一种人际关系。心理咨询的特征:1)着重于正常人

2)对人的一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3)强调个人的力量和价值

4)强调认知因素,尤其是理性在选择和决定中的作用。

格雷和霆多尔(Gray

我国学者陈国海认为,朋辈心理咨询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互相给予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的过程。

在这里“朋辈”包含了“朋友”和“同辈”的双重意思。“朋友”是指有过交往的并且值得信赖的人,而“同辈”是指同年龄者或年龄相当者,他们通常会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经验、共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具有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朋辈心理咨询又称同辈心理咨询或同辈辅导。朋辈心理咨询虽然不能完全与专业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相比,但它却是帮助初中生摆脱心理困境、获得外部支持的一种重要方式。心理学家在面向青少年和城市居民开展大规模的调查后得出结论,向知心朋友诉说是继自我调节之后最常见的求助方式。

然而,朋辈心理咨询与一般人际互动同样存在着质的区别,那就是朋辈心理咨询员必须经过比较严格的培训和督导,能理解和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能遵照心理学的原则科学有效地开展助人工作。未经培训和督导的朋辈互助活动,不能称为朋辈心理咨询,其实际助人效果也难以保证。

2.类型

(1)按照来访者的求助和咨询员给予帮助的主动性来划分,朋辈心理咨询可分为主动朋辈心理咨询和被动朋辈心理咨询。主动朋辈心理咨询是指来访者主动找寻心理安慰、支持及帮助;而被动朋辈心理咨询则相反,来访者由于遭受到挫折或打击,产生了压抑、移置等自我防御,这时朋辈心理咨询员就会主动帮助来访者,相对来说,来访者则是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

(2)按照来访者与咨询员的数量比例来划分,可以分为一对一朋辈心理咨询、多对一朋辈心理咨询、一对多朋辈心理咨询和多对多朋辈心理咨询。

(3)按照心理困扰或者说是心理问题的严重性来划分,朋辈心理咨询可以分为一般性朋辈心理咨询和障碍性朋辈心理咨询。其中一般性朋辈心理咨询是指来访者的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并不足以影响其日常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而障碍性朋辈心理咨询则是指其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影响了来访者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4)按照来访者与咨询员的性别划分,可分为同性朋辈心理咨询与异性朋辈心理咨询。一般来说,就人生发展的历程而言,同性朋辈心理咨询发生的概率比异性同辈心理咨询的概率要大得多。因为男女毕竟有别,有些话题只可能在同性之间交谈,而不能在异性之间交谈。

3.特点

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是由一个群体里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青少年在他们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和交往技巧的基础上,由他们向其他学生传播知识和技能,解决帮助学生,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1)相互性:在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中的助人者和当事人的角色是通常不固定的,也就是说,助人者与当事人随环境和心境的改变而相互转换角色,所以朋辈心理咨询具有相互性。

(2)广泛性: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与他们年龄相当的同辈,而不是父母、老师或其他人。当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时首先求助的对象也许是他们身边的同学和朋友而不是心理咨询员或其他社会工作者。“朋辈心理咨询”在某种意义上比心理咨询所涉及的对象多、范围广,可以看作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

(3)有效性:在学校中,学生通常以班级、社团等集体方式联系在一起,他们在心理方面相互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有利条件。不受时间、地点场所语言等因素的影响。朋辈心理咨询者通常都是当事人较好的朋友和同学,这些朋友或同学易于接触,其建议和意见容易被接受,从而及时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此外“朋辈心理咨询”的同学往往与当事人共同生活和学习,有利于发现和接触当事人对监督建议的实施以及改善环境极为有利,这些因素都使“朋辈心理咨询”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4)自发性:“朋辈辅导员”是同龄之间的一种互帮互助的行为。大学生在面临心里困扰而自身无法克服时,往往会主动寻求帮助,这样,“朋辈心里互助”便自发产生了。

(5)友谊性:朋辈心理辅导员拓宽了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和渠道。在许多情况下学生之间相互帮助既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也是一种亲情和友谊的表现。学生在困惑时向知心朋友诉说是目前青少年继自我调节之后最常见的求助方式。因为他们在年龄、价值观、经验、情感体验、爱好、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很相近,具有天然的“亲缘”关系,彼此相惜相知,在面临很多困惑的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同时也建立起高低年级学生间的珍贵友谊。

三、目的

(一)研究目标

现在的学校教育多数是师—生型的教育模式,我们想要尝试用一种生—生型的教育模式,来改善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减少因人际关系不和谐给学生带来的消极情绪及其对学业的影响,为学生将来良好的社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朋辈互助是从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地引进的一种新的心理辅导方式。目前主要有小组咨询和同伴咨询两种形式,活动重在学习动机和考试焦虑的心理互助。我们想通过研究,将朋辈互助应用于更加广阔的领域,解决学生更多的问题。

本研究是要将朋辈互助应用于学生的人际交往辅导当中,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并且加以实施,对增加心理辅导的模式、拓展心理辅导的领域有更多现实的意义。

(二)研究的内容

(1)朋辈心理互助模式提出的主要依据。

(2)朋辈心理互助模式的构建

①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

②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及管理;

③班级心理委员开展工作的范围、内容及形式;

(3)初中阶段朋辈心理互助模式的价值研究,包括:

①总结朋辈心理互助的形式,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模式。

②研究朋辈心理互助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③朋辈心理互助对学生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④朋辈心理互助对教师、班主任工作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展开研究。

1.行动研究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和评估,及时调整相应的措施和手段,促进课题研究目标的最终达成。

2.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同伴教育、学生发展的阶段理论和朋辈心理咨询理论的学习,了解现代教育的基本观念和朋辈心理互助的实施要点,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通过网络、杂志和报刊等媒体,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3.调查研究法

通过编制问卷展开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研究前期定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相关问题,在后期反馈朋辈心理互助的实施效果,确定改进措施。

4.访谈法

通过和班级心理委员的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工作的进展和得失,及时给予指导;通过和任课教师及班主任的交流了解同伴辅导对班级管理的影响;通过访谈部分学生个体,倾听他们对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的不同意见和建议。

三、实践操作

根据课题研究的操作构思,经过近一年的实践与研究,基本形成了四大基本操作途径,一是我校对心理委员的产生与发展、二是心理委员遴选、三是心理委员培训、四是心理委员职责和评价和心理委员作用意义,促进学生心理全面、和谐和健康发展。

(一)班级心理委员选拔

1.选拔的原则

每学年开始,全校发动倡议,招募班级心理委员。根据自荐及他荐原则,增补人员。原则上,每班限定男女同学各一名(学生主动报名者不受班级人数限制)。

要求:乐于助人、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有耐心、有热情、有责任感,人缘好、善解人意,能保守受助者隐私的学生。

2.

班级心理委员分组

选出的班级心理委员经过心理教师面试后通过游戏进行分组,并选出组长、班长,明确各自职责、任务。由心理辅导教师对他们进行培训。

3.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主要内容

(1)传授必需的心理科学常识和行之有效的训练及保健方法,主要有:

心理健康的标准;

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传授认知ABC理论;

怎样调适情绪、怎样控制行为、适当的宣泄方式、怎样寻求帮助、怎样寻求合适的求助对象和适宜的求助方法;

选择科学的心理读物、推荐有益的心理网站。

掌握一定的辅导原则,如尊重、同理、倾听,在需要自助和助人时,能够胸有成竹,理性应对。

收集典型个案,完成同伴辅导工作记录表。发现同学中情绪异常情况的及时向心理教师、任课教师或班主任反映。

(二)心理委员培训主要形式和过程

1.组建心理活动小组,培训学生心理委员

同伴心理互助也叫朋辈心理互助,是由一些学生来担当心理辅导人员,对同学进行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帮助同伴解决心理问题,使学生在心理互助的过程中提高心理互助与自助能力。为了开展同伴心理互助,我们组建了心理活动小组。学生心理活动小组组建之初,由于对心理小组成员的岗位描述不够明确,导致很多班主任老师把班级中亟待得到心理帮助的同学推荐过来,也有很多具备助人者素质的同学由于害怕被其他同学认为自己心理有问题而望而却步。吸取以上教训,在新学期的班主任会上,阐述了学生心理小组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工作意义,并对选派学生的条件做了具体要求:一是需要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二是有开朗的性格、豁达的胸怀;三是在学习上具有勤奋进取的精神;四是能够助人为乐;五是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六是拥有良好的家庭心理支持体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查中我们发现,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理解、友爱、相互帮助等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高抗挫折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这样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心理健康水平更高,更愿意助人。因此,我们把良好的家庭心理支持体系也作为一个条件。

为了增强心理小组同学的责任感和影响力,我们正式任命各班委派的学生心理小组成员为“心理委员”。为了提高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力,提高学生心理活动小组的工作实效性,我们制定了一整套培训方案,对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

(1)每个学年初进行集中培训

每个学年开学之初,我们都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开展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课程设置如下:

心理委员的岗位描述,使他们认识了自己是班级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员、心理动态的观察员、心理困惑的解答员、师生之间的联络员、心理活动的策划员、学生和心理老师之间的接线员,从而使他们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责任和工作权限。一位学生在培训后的心得中写道:通过几天的培训,让我对心理委员这个职务有了很深的了解。原来我只是简单地认为,在班级里心理委员仅仅是个摆设,没有任何作用。但是,现在我否定了我的想法,班级里同学与老师的沟通工作很大程度上要靠我们来完成。以前我做得太少了,以后我要加强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把以前没有做的弥补回来。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和对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感。

(2)每个月组织一次心理委员工作能力提高培训活动

心理委员在班级中很多工作都是无形的,没有其他人的经验可参照。他们需要经常交流,彼此学习,相互汲取力量。

在每个月组织的培训活动中,主题是根据学校情况和学生的动态而精心选择的。如临近考试的月份,组织心理委员进行学习心理辅导,通过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掌握应对学业压力的方法和技巧,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心理辅导能力。

(3)每半个月召开一次工作布置会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于学生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整体工作配合在一起才能使其具有实效性和生命力,具有更加广阔的舞台。因此,每半个月结合学校的工作,给心理委员布置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新学期开学,面对新组建的班级,为了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布置心理委员组织班级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班会;心理健康教育周期间,要求心理委员组织同学们全员参与制作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通过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人人宣传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达到广泛的宣传教育目的;组织策划班级的心理剧表演,参加学校校园心理剧大赛等等。通过工作布置会,让心理委员知道自己应该做哪些工作,如何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当他们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后,再创造性地开展具有班级个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每半个月对心理委员进行一次同伴心理互助案例督导

心理委员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自己的经验无法解释的困惑。定期对他们进行督导既有利于他们帮助别人,也有利于他们个人的自我成长,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定期的督导对于心理委员的成长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说,有三个作用:第一是明确地让学生认识到,助人的前提是自己要有能力。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帮助别人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时,不能强求自己,给自己背负沉重的负担,只有转介给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人,才是真正地对同学负责,对自己负责;第二是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对同学的心理帮助方案,使心理帮助更加有效;第三是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动态、心理需求,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能够及时发现,给予及时的心理辅导。

2.充分发挥心理小组的作用,多种方式开展同伴心理互助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1.策划心理健康教育广播讲座。“心灵之窗”心理健康教育广播讲座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阵地之一。为了让每星期20分钟的广播讲座能够使学生收到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心理小组的同学们会定期在学生中搜集他们感兴趣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具有共同困惑的话题,并和心理老师共同组织材料,编排演播程序,使20分钟的讲座成为集知识性、趣味性、实效性为一体的心理健康知识营养快餐。通过收听心理故事,得到心灵启迪;分析典型案例,产生自我反思;了解心理知识,改变错误认知。

2.组织学生制作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心理委员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制作,是激发学生形成心理保健意识、丰富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载体。手抄报的制作过程,是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过程;手抄报的展示过程,是学生分享知识、相互学习的过程。每个学期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评比活动,都能在学生紧张的文化课学习生活中掀起关注自己心理健康的高潮。

3.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提供素材。学校每个月针对各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面对面大型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每次讲座前,学校都会组织心理活动小组了解同学们的想法和需求,心理委员为开展以年级为单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型讲座提供了大量素材,详实的案例使讲座更加生动,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把握学生心理动态,开展同伴心理互助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小组的同学们注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引导。对有相同心理帮助需求的同学,通过心理委员的介绍,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彼此分享经验,接受有效的团体辅导。

1.心理委员策划、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有效地解决了班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创设安全的沟通气氛,给每个同学以体验和表达的机会,不仅能够促进同学们自我成长,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和相互理解。因此,心理委员会经常设计这样的班会来解决班级生活中的问题。

为了增进家长对孩子的了解,他们设计了《因为信任,所以成长》主题班会。在班会上,高大魁梧的父亲在和女儿做“信任倒跌”游戏时,被女儿稳稳地支撑住以后,感慨地说,没想到我的女儿有这么大的力量,看来她真的长大了。在母女互换角色表演校园心理剧时,母亲哭了,她说:现在我了解了孩子们的感受了,以后我一定要改变教育方法。

2.心理委员在学校生活中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出现心理烦恼的学生,进行同伴心理互助。

心理委员们把心理活动小组命名为“晴天小队”,寓意为给同学们带来晴朗的心灵天空。他们用这样一首小诗传递“在你身边”的理念:风很平凡,如果吹在夏天;水很平凡,如果是沙漠中的清泉;雨衣很平凡,如果是下雨的瞬间;我们很平凡,如果你需要时,就在你身边……朴实的话语鞭策自己的行为,也诠释了学生心理互助的及时性、实效性,表达了同学之间真挚的情感。一位接受同伴朋辈心理互助的同学,在交流中感慨地说:在我的情绪处于低谷时,同学的帮助仿佛是黑暗的房间里射进的一束阳光,在这个阳光的照射下,我知道了门在哪里。当遇到心理委员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他们会在督导过程中及时向老师请教,或者和其他同学交流,并且及时转介给其他班级的心理委员。

3.心理活动小组定期开展“请到我的小屋来”活动,让学生了解心理咨询,为心理老师和学生搭建桥梁。

为了引导学生用平常心看待心理咨询,必要时能够主动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心理小组的同学们会在每个新学年组织为期一个星期的“请到我的小屋来”参观活动。每名心理委员向班级同学发放邀请卡,每天中午十二点二十分到十三点分心理老师都在心理咨询室等候同学,解答他们的问题。同学们在和心理老师的平等交流中,打破了对心理咨询室的陌生感和神秘感。

“要不我带你去找找心理老师吧!”这是班级心理委员经常和同学们说的话。正是因为他们很好地担当了心理老师和学生之间“接线员”的重任,我校的学生出现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时,多数能够主动寻求帮助,去心理咨询室咨询。为了满足学生的咨询需求,学校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平均每30名学生就有一名心理辅导老师可以为他们提供帮助,每个教学楼都设置了心理辅导老师和学生的谈话室。

3.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以校园心理剧的编演为学生心理小组活动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地促进同伴心理互助,使学生在心理互助的过程中学会互助与自助。心理小组的同学通过校园心理剧编演,解决了同学们中出现的普遍问题,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应对冲突的经验。

我校不仅在心理健康教育班会上大量使用了校园心理剧,还定期组织校园心理剧大赛,使之产生更广泛的教育影响。校园心理剧的主题一般有三个来源,一是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中发现的普遍问题;二是班级存在的问题;三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抽象的心理学知识。

在《成长绊脚石》中,同学们对嫉妒这个魔鬼做了惟妙惟肖的刻画,通过表演让观众真切地听到了自己内心深处嫉妒的声音,看到了由于嫉妒导致人际关系恶化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扮演“魔鬼嫉妒”的同学说,在排练时我就把自己心底里的嫉妒抖落出来,先让自己看得清清楚楚,才能表演到位,不过真的看清以后,便越发感觉到嫉妒确实是可怕的魔鬼!

心理小组的同学们为呼吁大家理性爱国,针对国人抵制外国超市的行为,编演了校园心理剧《让世界充满爱》,同学们通过对日本留学生从排斥到接纳的心理转变,使大家感悟到勿忘国耻,并不意味着对日本人民的不接纳。对日本人民的不友好,不仅不能化解两个国家的历史纠葛,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而宽恕、接纳可能是人们面对仇恨的最好的态度。

4.抓好校园心理剧编演,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在校园心理剧编演中,我们感觉到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对校园心理剧从生成到效果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将校园心理剧编演划分成三个阶段,即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过程中的校园心理剧生成阶段;编排校园心理剧过程的完善阶段;演出结束后的分享感受阶段。

(1)校园心理剧的生成阶段

这一阶段一般在个别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完成。包括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解决问题——确立校园心理剧主题四个步骤。

发现问题:校园心理剧所反映的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因此,我们从个别咨询、团体辅导以及学生的同伴心理互助的案例中来选择问题。例如,在咨询中有一些单亲家庭亲子之间发生了矛盾,有单亲家庭孩子的诉求,有离散父母的苦楚。与此同时,也有单亲家庭的孩子诉说他们在每一次冲突过后对自己行为的懊悔以及对父母的理解。他们是怎样走出心理困境重新回到阳光地带,他们是怎样主动地承担起自己成长的责任的,这些就成为校园心理剧要解决的问题。

定义问题:在咨询中我们发现,对冲突事件的认知是冲突发生的根本原因。经过心理小组同学共同讨论,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定义自己的问题,追根溯源,找到问题的症结和原因。

解决问题:校园心理剧虽然不直接教给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需要通过讨论找出合理的、恰当的应对方式,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去学习、模仿、应用,并对不合理的应对方式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个阶段,心理健康教师的角色是参与者、引导者、教育者。这时,运用心理剧中角色扮演的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帮助学生在感悟中发现合理的应对方式。例如,《你也能自强》中的小红是一个内在力量很强的女生,很难接受母亲事无巨细、令人窒息的呵护。根据老师的提议,她扮演了自己的母亲。当她扎起围裙,使用母亲的语气开始和她的“女儿”交流时,她体会了传统家庭观念下放弃自我、望女成凤的母亲的期望和无奈,于是她开始接受母亲的唠叨、享受母亲的唠叨,把自己从环境的承受者变成了环境的改造者。适当的角色扮演,有利于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认识和思考,也为下一步心理剧的编演奠定了基础。

确立校园心理剧主题:经过个别咨询及团体辅导,每个参与的同学都有了不同的收获。心理健康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整理自己的想法,分享各自的感受,使他们更加明晰自己内在的需求,明确正确的应对方式。在征求当事人意见后,用他们真实的生活故事,排演校园心理剧。

(2)校园心理剧完善阶段

第二阶段是校园心理剧完善阶段。执笔校园心理剧的人选一般是参与第一阶段的人员,可以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心理活动小组成员,或者是当事人自己。在剧本形成过程中,我们着重把握如下原则:真实再现冲突;用各种形式外显心理过程,让观众从中看到态度转变的起点、脉络和终点,看到犹豫中的选择,看到挫折中的坚持,激发观众的思考,提供有效经验,使之具有可效仿性;不改变事件的结局而着力改变错误认知。

在选择演员方面,我们在学生自愿选择角色的基础上,把握以下三个原则:一是本色性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扮演接近自己本色的角色,目的之一是能够深入地发现自我,目的之二是能够更好地让扮演者成为一面镜子,让其他同学在表演中找到各自的问题所在。二是反向性原则,选派学生扮演原本是他们冲突对象的角色,学生通过换位思考,能够对冲突对方给予充分的理解,了解并认同了他们的内心想法。其目的是通过角色扮演,引领同学们在面对同类问题时,了解对方的所思所想,理解对方的所为。例如:一位饰演过小迪父亲的同学,在同学们面前流下了眼泪。他说:我的父亲在家里就是这样粗暴,我一直在心里非常恨他。但是,今天,我好像开始理解他了,也许是他实在受不了最亲近的儿子在他原本就一塌糊涂的日子上再添乱,所以才对我动粗的。三是本体性原则,在具备条件的前提下,可以让原型在心理剧中扮演自己,使学生以开放的心态接纳自己的问题和冲突,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演员排练的过程,既是学生不断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成长的过程。我们在编演校园心理剧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集体创作”的价值。剧本的变化随着演员在排练过程中的感悟而变化,最终演出的剧本融入了所有参与的演员与观众的情感、需求、感悟以及成长。每一次角色扮演,孩子们都有不同的体会,每一次对台词,他们都会引入新汲取的生活元素。这样构建出来的校园心理剧真正地表现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反映了他们成长中的心声。

(4)分享感受阶段

第三阶段是分享观后感受阶段。这一阶段的作用是促使演员和观众及所有参与者产生感想和领悟,帮助他们梳理自己的感想,分享他人的领悟。由于校园心理剧剧本来源于学生自己的生活,所以每个人都会带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去理解剧情,带着自己的情感经验产生感悟。给他们创造分享的空间,有利于同学之间及所有参与者分享各自的想法,有利于他们敞开心扉、接纳别人的经验。因此,在班会、家长会、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表演校园心理剧后,我们安排讨论的环节,让学生及所有参与者充分表达他们的想法,分享大家观后所获得的感悟;在学校校园心理剧大赛演出以后,以征集书面心得体会的形式让学生表达感受。

(三)朋辈心理互助模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它是德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和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让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教师统一管理。心理教师并协同任课教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并负责对班级心理委员全程管理。班级心理委员在心理教师的组织下负责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对学生个体给予帮助,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联系。

学校德育领导小组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软、硬件支持,包括积极开发图文资料、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等资源;负责组织对班主任任课教师进行心理培训,使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实施教育,减少“师源性”问题的产生。

心理教师负责对班级心理委员全程调控。如对班级心理委员的招募、培训,以年级为单位分组,确定一学期工作任务;每月一次组织班级心理委员工作交流会,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困惑,及时调整、给予帮助;与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及时联系沟通,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寻找最佳辅导方案;协同班主任共同做好班风工作;收集典型个案,做到全程跟踪辅导。

班级心理委员负责对本班级情绪异常同学给予及时帮助,可以自己亲为也可以找同学帮忙。问题严重的要及时向心理教师或班主任反映。班级心理委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经验但必须保护辅导个体的隐私。此外,班级心理委员还要负责布置自己教室的“心语角”和学校橱窗里的“心语园”,以班级为单位轮流完成每两周一次的“心灵之窗广播”。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

学生个体只和辅导自己的班级心理委员或心理教师保持联系,个体之间相互独立。

1.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形式

①个案辅导。

及时发现班级有不良情绪的学生,自己或组织同学给予帮助。班级心理委员做好辅导工作记录,交心理辅导室存档。情绪波动较大者及时与任课教师或班主任或心理教师联系。个别学生由心理教师全程跟踪辅导。

利用午休时间开设“心灵之窗广播”。

以班级为单位由班级心理委员轮流组织进行,每两周一次。话题有如预备年级“良好行为习惯训练”;初一“进取心理培养”;初二“男孩女孩”;初三“直面升学”等。每次考试前或家长会时,由心理教师作“考前辅导”、“走进孩子心灵”等专题。

在橱窗内开设“心语园”。

由班级心理委员组长负责,组织其他辅导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定期布置“心语园”。

每个教室开设“心语角”

由每个班级的班级心理委员根据班级同学心声自行设计布置,可以是学生自己创作的心理格言或自制的心理小报,也可以介绍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组织每个班级每学期出一期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黑板报。

设置“诉说烦恼信箱”

为了保密起见,“诉说烦恼信箱”只能由学校心理教师一人可以打开。根据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较私密的问题由心理教师专人负责;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交给班级心理委员协同解决,或个别谈话或围绕这个话题制作心理小报张贴于“心语园”或做一期广播稿,通过校园“心灵之窗广播”集中解决。

排演“心理剧”

配合学校大型活动,由心理教师牵头,组织班级心理委员排演“心理剧”或“我的心情故事”。集中表现学生成长中面临的困惑及解决途径。体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辅导原则。

为充实“心灵之窗广播”

、“心语园”

、“心语角”,每学年开展一次“心理格言”、“心理小报”的评比。

除具体的课堂以及心理咨询活动以外,利用网络、影视、博物馆、图书馆、自然和人文景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更注意同家庭和社区建立联系,逐步形成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心理辅导网络。

⑩开设心理社团——阳光工作坊心理社团是以我校学生为主体,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成立的学生组织。旨在引导更多的同学认识自我、探索自我,以更多、更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启发同学去追求健康的心理、快乐的生活。

我们将社团命名为“阳光使者”,就是期望每一个参与者都能绽放出阳光一般的笑容,也期望每一个“阳光使者”能用自己的阳光去温暖周围人,并以此为荣和获得快乐。

在这里我们畅所欲言,自由欢快,说自己想说的话,组织自己喜欢的活动,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享受到最轻松、最愉悦的灿烂心情。

除此之外,阳光心理社团还拥有其独特的魅力:每一名阳光使者都是一名“伙伴心理辅导员”,在心理辅导老师与同学之间增进沟通,力所能及的做同学们心灵的伙伴。

同时,我们还组织“阳光使者”接受一些与他人进行交流、辅导的技能技巧;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提供锻炼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参与和组织的快乐!

2.班级心理委员应注意的问题

(1)对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班级心理委员,必须进行适量的理论学习,如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中学生认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2)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注意及时指导,特别是针对在不同阶段中遇到的关键问题,这要求指导者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不断提高发现典型问题的敏感性。

(3)要有良好的同学关系和信任关系。心理委员与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信赖关系是相互交流的最大优势,因他们之间鸿沟小,防御性低,共通性大,互动性高。

(4)明确心理咨询的原则。在心理咨询中一切的原则就是保密原则,一切的原则都围绕其展开的。心理委员在心理咨询中不得向第三者公开当事人的姓名,拒绝关于当事人情况的调查,尊重当事人的合理要求。心理委员在需要向专业人士请教学习时或在向老师和“心理委员”交流时,不能随意拿当事人的问题跟他人探讨。心理委员在心理咨询中还要做到乐于为同学服务的意识。

(5)心理委员地点和时间灵活性。心理委员在进行心理咨询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在食堂、教室、操场等各种场所进行,让咨询的人更加放松自如,逐步建立起与咨询人互相信任的关系,打破了传统的一对一的咨询模式,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心理委员心理咨询方式主要是生动活泼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游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四、研究成果

1.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容易被学生接纳

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未成年人逐渐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心理世界复杂多变。他们对父母、老师的信任度逐渐下降,而对同伴的信任度明显上升。他们渴望友谊,很在乎同伴的评价意见。由于年龄相近、经历相同,他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和说悄悄话的时空。与教师的教导相比,同伴的建议往往更能让其接受。心理问题本就是极具个性化的现象,没有充分的信任,很难使当事人敞开心扉,而心理辅导教师由于角色、地位、年龄、经历、价值观等方面与学生存在差异,很难保证真正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世界。况且,初中心理辅导教师大多兼职,工作强度较大,缺乏与学生在一起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某些问题上,班级心理委员比心理教师更有优势,更容易被学生接纳。例如,八(4)的雯是一个极其内向的女孩。根据班级心理委员反映,心里教师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并与其家长达成共识,由本班级的班级心理委员主动接触、主动跟她在一起玩、讨论学习。两周后,班主任反映,婷的脸上可以看到久违笑颜了。同学也反映,雯比以前开朗了许多。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调度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心理互助”符合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是根据青少年进人青春期后的心理特点而开展的。青少年学生往往喜欢向同龄人打开心扉、相互交流、倾诉烦恼。专注的倾听,合理的劝导,理智的分析,真诚的安慰,在很多时候会有助于身陷困境的人恢复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脱离过激情绪,重拾信心,作出合适应对。而倾听者在助人的同时,升华了友谊,改善了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也促进了“助人一自助”的良性循环。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抛弃对心理咨询固有的偏见,从而科学合理的认识心理咨询在生活中的作用,积极进行心理的干预和治疗。

2.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得到班主任的认可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于学习、情感、性格、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庭关系)、自我意识、性心理等方面。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学生有了问题也往往不知道主动寻求帮助。这时候,同伴的功能就容易凸现:他们生活在一起,彼此比较熟悉,很多问题上容易产生“同病相怜”;他们有较多的接触时间,容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例如,每一次考试过后,几乎每个班级都会出现情绪低落、心情压抑的同学。班级心理委员地适时介入,及时给予开导,改变了学生原有认知,缓解了同学的心理压力。实践证明,同伴的安慰、鼓励、劝说、建议,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既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所以,班级心理委员在班级管理中成为班主任的好帮手。

3.朋辈心理互助能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和教育他人的潜能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我校班级心理委员的宗旨是“你快乐,我快乐”。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帮助别人是很快乐的事情。实践证明:辅导同伴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助人意识与兴趣,养成心中有他人、关注他人心理状态的习惯。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获得成就感和自我心理愉悦。在每一次同伴交流会上,辅导员们在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时,我们都可以看到他们脸上掩藏不住的自豪和兴奋。辅导过程中应遵循的尊重、理解、悦纳、倾听,更增强了班级心理委员在同伴中的个人魅力,激发了他们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锻炼了他们的口才又激发他们看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在助人和自助中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能力。

4.朋辈心理互助,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是可行有效的

朋辈心理互助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进行推广具有良好的前景,同伴教育一定能成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里的一种重要方法。而随着同伴教育成长起来的中学生志愿者也必将成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里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实践证明,将朋辈心理互助应用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有效的。

5.朋辈心理互助,建立基层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力量

所谓心理委员就是在各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作为班团干部之一。心理委员一般在学生志愿、班级推荐的基础上产生,心理辅导老师给予必要的、系统的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心理健康理念和心理辅导技能。当前,培训和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建立基层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力量,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完善中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已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学校可在各班设立“心理委员”,并对“心理委员”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在配合学校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心理委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①在班集体中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②向同学们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援助设施;③关注班级学生心理状况,主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④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发现个别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及时报告学校领导和老师,或转介该学生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⑤配合学校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

诚然,关于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至今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和争论。朋辈心理辅导的非专业性特点使其永远也难以避免人们对其科学性、有效性的质疑。只要我们真正把握朋辈心理辅导的特性,拓展和创新与其相适应的有效的实施途径,则朋辈心理辅导无疑将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6.朋辈心理互助是专业心理咨询的重要补充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多方面负担过重,造成部分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而舒缓学生在情感、就业、学习、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仅靠上几节课和心理老师的一两次辅导是远远不够的。朋辈心理咨询员在学习了一定的心理咨询知识和技巧后,学以致用,帮助身边的同学解决心理问题。朋辈心理咨询能提高学生自我调适的能力,对学会关心别人、接纳别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生存都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如香港大学心理学博士崔日雄所说“一个朋辈心理咨询员的作用不亚于一个心理学专家!”朋辈心理咨询是对于专业心理咨询不可或缺的补充。

7.朋辈心理互助可以弥补学校咨询广度和深度上的局限。

作为学生集体的一份子,学校恰当地安排从事朋辈心理咨询的学生数量,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在每个学生周围形成相关的群体,同时,通过适当的举措使得各个群体间之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从而在将心理咨询渗透到整个学生群体之中。另一方面,咨询者和被咨询者年龄相仿,背景相近,学历相同,从而他们更能够深入到对方的心灵深处,达成共振,朋辈心理咨询的范围从心理健康咨询向学习咨询、恋爱咨询、人际关系咨询等各个方向延伸,从障碍性咨询跨越到发展咨询。从而,能够大大提高学校咨询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咨询的效果和效用。

8.朋辈心理互助成为班级建设的新生力量

我校队心理委员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外,还有针对性地创建“共同成长”、“我爱我班”等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系的团体辅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参与,并积极创造形式多样的朋辈心理互助模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朋辈辅导员在班级发现心理危机、疏导同学简单心理困惑的同时,还能调节同学冲突,宣传、带动健康生活方式,密切师生联系,增进同学友谊,提高班级凝聚力,自然而然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最佳契合点,使大学生形成客观的自我意识,培养乐观的个性品质,向文明和积极的方向发展。

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任重而道远。朋辈心理互助模式的脚步也在不断摸索中,难免稚嫩、难免踉跄,我们希望得到专家的指点,不断扶持、调整我们前进的方向。作为探究者本人也将不断充实自己,继续努力。

五、反思和展望

(一)效果检验

1.运用系统心理软件和自编量表测量辅导效果。

2.学生对研究的评定(如问卷调查、成长日记、活动体会等)。

3.工作反思(开展朋辈互助活动后,教师的心得体会)。

4.任课老师的评定(受辅导的学生变化)。

5.家长反馈意见(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

6.个案的跟踪调查(朋辈互助对学生人际交往的改善是否具有长期效果)。

(二)朋辈心理互助启示和展望

美国的朋辈心理互助模式已走上专业化和规范化的道路,从小机构到全国都设有朋辈咨询组织,有比较健全的制度和机构设置作保障。我国的朋辈咨询发展历史较短,专业性和规范性不强,服务的范围和对象还有很大的局限。借鉴台湾地区朋辈咨询的发展,应在朋辈咨询的经费划拨、朋辈咨询员的培训等几个方面加强组织和管理,以保证朋辈咨询的高效运行。

朋辈心理互助模式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既能减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压力,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专业咨询的效果。朋辈心理互助模式既可以单独开展,也可以渗透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我国学校朋辈咨询的研究必将成为今后的一大热点。

(三)朋辈心理互助反思

在一年的研究中,心理委员的队伍已渐趋成熟,心理委员也收获颇多。过去在活动中追求个人表现者、不愿与人合作者、经受不住打击者、没有耐心者和工作不认真细致者、均受到了教育,得到了改善。但是心理委员一制度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心理委员机制的建立不够透明、公开2、心理委员的培训力度不足3、心理委员工作职责不够明确。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泛黄照片 2022-07-09 08:04:14

相关推荐

神兽放假经典语录 神兽放假经典唯美语录

终于放寒假了,各路神兽欢聚一堂,势必闹个天翻地覆。“神兽”归笼!妈妈送孩子返校后哈哈大笑:他不开心我开心开心开心,在家三个月的神兽终于归笼了,期待俩个月后的蜕变!这周日是不是工作日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家里的...
展开详情

如何更改图片上的文字 这个方法还是很简便的

用美图秀秀就可以更改图片上的文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在电脑上下载并打开“美图秀秀”,点击“美化图片”。选择“打开一张图片”,打开需要修改的图片。点击“消除笔”,涂抹需要修改的文字。点击“应用”即可消除文字。打开...
展开详情

打扮自己9大技巧 让你一天都美

妆前乳之前,用纸巾轻压全脸:清洁皮肤后,在涂抹妆前乳之前,用纸巾轻轻压于全脸。肌肤外多余的油脂会容易造成脱妆。切记不要使用吸收力过强的吸油面纸,适度地吸收油脂还是使用纸巾最恰当!别忘了检查容易出油的t字部位和鼻...
展开详情

?怎么读 ?的拼音是什么

的拼音:mì和miàn。的笔画共12画。的部首为言。的解释:《集韻》眠見切,音麪。《類篇》誘言也。...
展开详情

经典个人签名 最经典的个性签名

人生到老不容易,不能事事都如意。一杯苦酒对月歌,歌不尽离愁,明月清风与谁说,说不出寂寞。快乐不像烦恼那样随时随地的跟随在你的身边。你在飞奔,我在行走!可我,永远不会摔倒。时光不老、我们依旧还在。哥,不寂寞。因为...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K9教育是指什么阶段

K9教育是指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K12,教育类专用名词(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是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缩写,现在普遍被用来代指基础教育。
k9和k12教育模式的差别并不是很大,其主要差距在于k12指的是从幼儿园到高中,学生们要接受12年的教育,而k9只有九年。
但是k9和k12都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学生们不论是参加k9教育还是k12教育,学生们都可以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老师们也会一心一意的为学生服务,学生在不仅可以参加正常的课程,还能够参加很多艺术培训。
在语文和英语的课堂上,老师除了讲课之外,还会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和写作的能力,这两项技能对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而在数学,物理课堂上,老师会帮助学生锻炼学习思维,提高思维能够让学生尽快走上正确的学习轨迹。
除此之外,学生们还能够参加绘画,音乐,科学等课程,可这可能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艺术修养,对学生来说也是有很多好处的。

虔的含义是什么

“虔”的含义是恭敬。本义:虎行走的样子。引申为勇武、强固。诚敬;诚心。江西省赣州市的简称,古代赣州先称为虔州,宋朝时,虔州更名赣州,赣州的简称由此而来。
出处:
1、东汉·许慎《说文》:“虔,虎行皃。”
2、《诗·商颂·长发》:“有虔秉钺。”
3、《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以告虔也。”
4、《左传·成公十二年》:“虔卜于先君也。”
5、《国语·鲁语》:“纠虔天刑。”
造句:
1、她俩都是虔诚的基督徒。
2、人们喜欢外表的虔诚,可是里面却罪大恶极。
3、虽然祭拜神明有许多繁文縟节,但是虔诚的信徒们丝毫不以为苦。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翻译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意思是张良字子房,他的祖先是韩人。出自《汉书·张良传》。
原文节选: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良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
译文:张良字子房,他的祖先是韩人。张良当时年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三百家奴,弟弟死了都没有发丧,而以全部的财产寻求刺客刺杀秦王,替韩报仇,因为他的父祖做过五代韩相。张良曾学礼于淮阳,在东面见到仓海君,发现一个大力士,做了重一百二十斤的铁锤。
在叙事上《汉书》的特点是注重史事的系统、完备,凡事力求有始有终,记述明白。这为我们了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至今,凡是研究西汉历史,无不以《汉书》作为基本史料。
在体裁方面《汉书》与《史记》同为纪传体史书。不同的是,《史记》起于传说“五帝”,止于汉武帝时代,是一部通史;而《汉书》却是专一记述西汉一朝史事的断代史。这种纪传体的断代史体裁,是班固的创造。以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了这种体裁。这是班固对于我国历史学的重大贡献。

《采莲曲》整首诗的意思

《采莲曲》整首诗的意思: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融为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出自唐代王昌龄《采莲曲》。
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