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学习感悟: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井冈山精神永指引

英雄有梦 实用文 实用文
精选回答

井冈山红色学习之行,收获颇丰,感触良多。这次学习,收获了精神上的宝贵财富,工作上的宝贵经验,人生道路上的宝贵启示,提高了个人素质和党性修养,收获了更多有用的知识,同时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短暂的学习时间快乐而充实,丰富而多彩。我们认真聆听了教授们讲述的《井冈山斗争及井冈山精神》的专题教学;循着革命先烈的足迹,重走了朱毛红军挑粮小道;我们与红军后代座谈互动、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和感人事迹;参观了黄洋界哨口、茅坪八角楼主席故居、小井红军医院旧址,瞻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等,同时也领略了井冈山钟灵秀丽的山色风光,来到井冈山,回顾革命斗争的历史,我的心灵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情感一次又一次受到震憾!感悟到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建立时的艰辛和不易,感受了这片土地所承载的历史和厚重,一路行程,一路感动,一路震憾!

当年,毛泽东、朱德等党和红军领导人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井冈山军民自己动手挑粮、种菜、编草鞋、挖草药、熬硝盐、办军械厂,克服各种困难艰险,打破重重包围封锁,为了人民的利益和革命的需要,勇于吃大苦、耐大劳,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直至夺取胜利!小井红军医院简陋的医疗设备与药品,没有抗生素消炎药,没有B超没有cT机,他们用最薄的菜刀作手术刀,没有x光他们用最细的竹签探测子弹伤口的位置,革命前辈们,先烈们他们经历了怎样的痛苦,我们可想而知,当听到红军将领张子清在伤势很重的情况下,还把分配给他的用来消毒的食盐水,送给他的战友,最后自已却因伤口高度感染而牺牲的共产党人处处为民的感人故事。我哽咽了,泪湿了双眼。因为革命先辈是用生命与热血践行与诠释了舍已为人,无私奉献的真正内涵。

曾志,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母亲,为了劳苦大众的幸福生活,至死不渝的执著追求,她舍子之疼忍常人难忍,革命胜利了,她位高权重,但她的儿子却还是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她把工资节余的巨款捐献给贫困孩子,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写下的不开追悼会,不写个人生平,不通知战友和亲友的遗嘱,字字句句充满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为民情怀! 当老师诵读她的生命熄灭的交待时,我和学员们又一次流下感动泪水,因为我看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女红军们,在女儿,母亲,妻子,奶奶的角色中处处体现信仰的无比坚定,对生命意义真谛的无限追求,她是中国千千万万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女共产***的真实写照,她们的仁爱,自强处处为他人奉献的家风家训是跨越时空的家教经典,我觉得这种红色基因应深深地培植到我们的思想之中、灵魂之中、家庭教育之中。袁文才、王佐的妻儿的革命信仰与风范令人敬仰,她们在亲人"蒙冤"被错杀的情况下,还能够坚定不移的跟党走,这些优秀革命亲属与后人的血液里闪烁着熠熠的人性光辉,是因为共产党人始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的铜墙铁壁就是人民群众。这些只是我井冈山之行,太多的感动与震憾的浪花一朵,这些故事与细节让我懂得井冈山革命精神为什么永放光芒。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井冈山因此被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之前,我试图从历史书,史料中去寻找井冈山精神的实质,纸上得来终觉浅!到了井冈山,我明白了生与死不过是生命的不同存在方式,只有将自已的有限生命融入到祖国和全民族的伟大事业中,才能获得永生,井冈山精神教育和鼓舞了几代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祖国富强而努力奋斗,也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的生活。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是民族精神在革命斗争岁月中的锤炼和升华,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作为一名***干部学习井冈山精神,弘扬井冈山精神,就应当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真正把"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去,要努力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定理想信念,永远跟党走。学习井冈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一个共产党人,如果理想动摇了,信念崩溃了,就会目光短浅,意志消沉。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伟大进程中,无数革命先烈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并自觉为之不懈奋斗。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共产***,要听党话、跟党走,牢固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无私奉献!

二、严于律已,艰苦奋斗。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的。井冈山上,朱德同志的扁担,他的"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朴素的话语,他的打上几十个补丁的衣服,作为一名***,学习井冈山精神,就是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甘于奉献,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自身的修养与素质。才能更好地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

三、坚持实事求是、敢闯事业新路。1927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曲折和逆境面前,不灰心、不气馁,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条道路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开拓进取的成功范例,成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伟大创举。所以***继承和弘扬"敢创新路"的精神,做前人没做过的事,走别人未走过的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这是井冈山精神永葆生命力的法宝,是经过实践检验颠扑不破的真理,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作为一名妇女干部,我们要作好井冈山精神的践行者和宣传者。"逝去的是硝烟,不灭的是精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指南针和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它将永远激励和推动着我们不断提高进步。让我们弘扬井冈山精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在实现全面小康的战斗中,在我市实现一区五地建设中,为建设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铜仁篇章,为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随心 2022-07-09 12:41:13

相关推荐

多啦A梦来我家

那天,我正在家里看书,突然一道蓝光闪过,一个蓝色的物体莫名其妙得出现在我家,把我吓得跪在了地上。我颤抖着瞥了一眼,突然发现那个怪物原来是多啦a梦!惊魂稍定的我还没有说出话,它就茫然的问:这是哪啊?我努力从牙缝里...
展开详情

我所期待的星期天

唉!讨厌的星期天又来了!一座座堆积如山的作业等我去铲平,还要穿梭于各上辅导班之间。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如果星期天像我所期待的那样,该有多好啊!当我睁开蒙胧的睡眼,快乐而有意义的一天开始了。吃完早饭,我看看课外...
展开详情

拿报纸

我隔壁的刘爷爷去成都避暑了,刘叔叔在家,刘叔叔每天都要上班,他叫我来拿报纸,我答应了他,帮他们拿了一个月的报纸。刘爷爷回来了,他发现报纸不在了,以为是被偷了,他敲了我的门,问我报纸在不在我这,我说:在,我就把报...
展开详情

黄太狼的故事(五)打工记

黄太狼为了能补交上医药费,决定外出打工,黄太狼收拾行李,离开了家,踏上了挣钱的路。心里虽然不情愿,但是也没别地办法,只好认命了!黄太狼来到建筑师河马的家,他敲了敲门,发现河马大师不在,于是,他在河马大师家旁边的...
展开详情

树的故事

从前有一棵树,树上长着很多叶子。一天,树枝对叶子说:喂,你为什么总是跟我抢营养,你有总就给我滚。叶子被激怒了,便说:好,我走。时间似箭飞过,转眼间到了秋天,树上的叶子一片一片的从树上落下来。过了一段时间,树开始...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赠予的意思

赠予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èng yǔ,送财物或他物给人。亦指赠给的财物等。当财产、物品等标的物的所有权出现了单方向的转移时,这种行为就是“赠予”。
出处:《新唐书·突厥传下》:“高祖初即位,与和,因数出军助讨贼,故诡臣之,赠予不可计。”
造句:
1、智慧不能创造素材,素材是自然或机遇的赠予,而智慧的骄傲在于利用了它们。
2、时光把它包裹住的礼物赠予。我们不带遗憾地前往。
3、不跟风,不奔俗,快乐心情追随你;不送金不给银,身体健康赠予你;不铺张不浪费,幸福人生属于你。世界问候日,祝福最爱的你。
4、太阳红着脸,披着余晖织成的锦衣,从地平线下,缓缓升起。她微笑着,把温温暖光亮大方地赠予给普天下的人。

女子之嫁也的之的意思

“女子之嫁也”的“之”用于主谓语之间的结构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之”的意思解释:
1、往。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
4、指示代词。这;那。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
6、表示领属关系。
7、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
组词:之后、之前、之一、兼之、总之、反之、之子、顷之、之流、之上、加之、之外、有之。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吗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江郎才尽”是汉语成语,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后常比喻才思减退。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齐光禄江淹》:“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
造句:
1、在文学创作上他已是江郎才尽了。
2、有的作家写不出好的作品来,并不是江郎才尽,而是没有生活阅历。
3、一个有天分的人,若恃才傲物,不肯力学,总有一天会江郎才尽的。
4、作家难免会有文思枯竭,江郎才尽的时候。
5、他开始恐慌,他怕会失去这段旋律然后从此江郎才尽。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什么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的是(地球外部的)大气层。
该句出自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外面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虽然没有写出本体,但是也能很清楚知道“纱衣”指地球外部的大气层,把大气层比喻成“纱衣”。
“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
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合适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