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考点汇总

海阔天空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考点汇总本文简介:第一部分:教育学部分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2、教育的三大因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考点汇总本文内容:

第一部分:教育学部分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三大因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注:这里第三点紫色部分书上写的是“教育措施”最多出填空。)

3、教育的起源

a.教育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b.教育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教育劳动起源说(凯洛夫)

(三种起源要知道哪三种把人物对应上。一般选择或简答)。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伊拉斯谟、莫尔、蒙田和培根

其特征

1、人本主义;

2、古典主义;

3、世俗性;

4、贵族型。

3、近代社会的教育

特征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

1、教育终身化

(一般是简答、案例分析)

2、教育全民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

二、教育学的发展

1、

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

(名词解释)

2、

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a.《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学书籍,诞生于战国后期,是中国

的教育学雏形(填空、选择)

b.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

c.

墨家的教育主张。

3、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

1苏格拉底【产婆术】

2柏拉图【《理想国》,最早提倡“与学习与游戏”的人,重视早期教育;男女平等接受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强调注重人在教育中的发展,主张分阶段教育,提倡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

4、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

1、教育学学科的诞生: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选择)

3、教育学的发展

a.马克思教育学的发展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于国民制度》,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科《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

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

文化教育学

b.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

批判教育学

c.当代教育学发展

d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专题二

小学教育

一、

义务教育

1、

义务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概念:义务教育是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意义:义务教育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优惠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书上有案例分析)

2、《义务教育法》

1、颁布与实施:1986年4月六届人大审议通过《义务教育法》,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1992年4月,国务院批准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更加具体、规范;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进行了修订,自2006年9月1日起实施。

2、基本内容【指导思想:培养“四有”新人;对象及年限;学制;管理体制(国务院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a.普及性;b.基础性c.强制性。(选择)

二、

小学教育目的

1、

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德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智育(科学知识文化技能:阅读、书写、表达、计算机基础知识;自然社会生活常识)

体育(培养意志力)

美育(鉴赏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文明素养)

劳动技术教育

2、素质教育

基本内涵

三大要义: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核心】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创新是教育的灵魂)

(素质教育出案例分析、多选)

专题三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

个体身心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

互补性

个别差异性

(选择题,看书上,要区分他们几个,其中常出“揠苗助长”选“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内发论(强调内在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孟子(人性本善)、弗洛伊德、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机制)】

外铄论(强调教育环境的作用)

【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一打婴儿”言论)】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在与外在共同作用)

【斯特恩】

(内发和外铄论比较重要,看好都有谁,常出多选)

3、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可能性】

环境【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学校教育【加速个体发展】

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

(选择:出个案例,问你是受什么因素影响,一般都是区分遗传和环境)

二、

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

1、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a.观察

b.注意

c.记忆

d.思维

e.情感

f.自我意识

2、童年期儿童学习的特征

1、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2、学习动机——老师父母的夸奖

3、对学习形式的兴趣甚于学习内容

4、对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加

专题四

学生与教师

一、

学生

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1、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人。

(案例分析、简答)

2、

学生的本质特征:1、发展性

2、有潜能

3、差异性

4、主动性

5、独立性

3、

学生身份和法律地位: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四大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4、

学生的合法权利与义务

权利:(1)生存权;(2)受教育权;(3)人身权。

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机构的管理制度。

二、

教师

1、教师职业特点

1、传道授业者

2、知心者

3、管理者

4、协调者

5、研究者

(简答)

2、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教师劳动的主观能动性

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5、劳动成果的精神性

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我没重点看这,不知道重不重要)

权利:1.教学活动

2.从事科研

3.指导学生学习,评定学生成绩

4.按时获取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带薪休假

5.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以及建议

6.参与进修或其他培训

义务:1、遵纪守法、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方针政策,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开展有益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4、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

教师的职业能力素养

(1)学科专业素养;

(2)教育专业素养;

(3)综合能力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2)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

(3)健康的心理,愉悦的情感;

(4)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新型师生关系

1、内涵

教育关系: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人格关系: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道德关系: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2、要求与意义

要求: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意义:

有助于挖掘师生关系的潜在教育价值;

有助于改善师生的学校生活状态;

有助于师生道德人格的健康发展;

有助于师生追寻崭新的生命意义。

3、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2.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要发扬教育民主;

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专题五

小学课程

一、

课程概述

1、课程概念: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填空)

2、课程分类【按照各种标准分类】

学科固有属性

学科课程

经验课程

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分科课程

综合课程

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

必修课

选修课

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课程任务

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

课程呈现方式

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

(常出选择)

4、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社会: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知识:一定时代人类文化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儿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5、

几种典型的课程理论:

学科课程论:(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主张课程分科设置

活动课程论:(杜威,克伯屈)强调顺应学生心理因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个性,强调学校与社会联系,以社会生活的实际来组织教材

结构课程论:(布鲁纳)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各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重视掌握概念,主张把学习重点放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上,强调通过发现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及其结构。

6、

课程设计的实质: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

7、

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课程计划【整体规划:生产劳动、课外活动、学科设置、学年假期划分】

课程标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范围、深度与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核心是课程目标】

教科书【详细规定教学内容】

(填空、选择)

8、

课程评价主要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IPP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

二、

小学新课程改革(这我也没咋看,题很少出)

1、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1.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P40】

2.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的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小学综合;中学分科;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3、小学新课程体系的性质: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简答、填空。多选)

4、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

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

学校对课程的管理

(填空、多选)

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

专题六

小学教学

一、

教学概述

1、

教学的内涵: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2、

教学过程的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简答)

二、

教学原则与方法

1、小学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直观性原则【实物、模象、语言】

启发性原则【承认学生主体】

巩固性原则(乌申斯基)

循序渐进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思想性和科学相统一的原则

(重点:常考简答、选择、案例分析。各种出啊)

2、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谈话法

讨论法

演示法

练习法【1.明确目的,掌握原理和方法2.练习难度和题量适度】

(选择、填空)

3、

几种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教学制

分组教学

设计教学法

道尔顿制

4、班级授课制

a.概念

b.产生与发展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的培养人才

c.优越性——

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d.局限性【难以照顾到个别差异性】

e.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

f.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

钻研教材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

了解学生

组织教学

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检查复习

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讲授新教材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巩固新教材

课外辅导【启发式】

布置课外作业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科学性、有效性、可靠性】

评价方法

观察法

测验法

调查法

自我评价法

(选择、填空、案例分析、简答)

专题七

小学德育(重点看吧)

一、

小学德育概述

1、

小学德育的定义:

广义的德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即教师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2、小学德育的构成

道德教育

思想教育

品德教育

3、小学德育的意义

小学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小学德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障

小学德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和未来保证

4、小学德育的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

理想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

劳动教育

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5、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

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二小学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以下内容各种考法,非常重要!)

1、小学德育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2、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5、班主任工作

3、小学德育的方法

说服教育法(摆事实、讲道理)【基本方法】

榜样示范法(榜样应有先进性、时代性、典型性)

锻炼法(学习活动、委托任务等方法)

陶冶教育法(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品德评价法

专题八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

班主任工作

1、

班主任职责与任务:

a.

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b.

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

c.

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d.

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

e.

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2、

小学班主任常规工作:

以“学生守则”为依据

学生群体

a.

了解学生

学生个体

b.

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中心环节】

c.

建立学生档案(分为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d.

个别教育

e.

班会活动

f.

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1、学生自评;2、小组评议;3、班主任评价;4、、信息反馈)

g.

操行评定

基本情况

h.

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班级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措施

本学期主要的活动与安排

3、

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

对先进生的教育工作

先进生的心理特征:自尊好强、充满自信,强烈的荣誉感,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

先进生的教育: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弥补挫折;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后进生工作

后进生心理特征【①不适度的自尊心;②学习动机不强;③意志力薄弱】

关心爱护、尊重;

后进生的教育

培养激发学习动机,利用“闪光点”

(可能会出关于后进生的案例分析)

二、

班级管理模式【1.班级常规管理

2班级平行管理

3.班级民主管理

4.班级目标管理】

(选择、案例分析)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

专题一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a.教育心理学绝的研究内容: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个要素](给你个案例,分析是哪一项,看看“教学媒体”的定义书上有)

b.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

教师:[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教学媒体:表现手段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c.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育性原则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量的研究【实验法、测量法】

质的研究【观察法、调查法】

二、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2、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主要成就

1924

廖世承

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980

潘菽

主编了《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书上选择出了)

专题二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1、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心理发展的阶段:出生——成熟——衰老——死亡。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启示:

学习准备【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的水平和特点】

关键期【即敏感期】

区别于前运算阶段的主要标志

3、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是重点)

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与动作的分化)

前运算阶段(2—7岁)(感知内化为形象以及表象图式,思维不可逆)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内化性、可逆性、守恒性、整体性)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具有抽象思维逻辑,具有可逆性、补偿性与灵活性)

4最近发展区: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的水平,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他建议采用支架式教学来帮助学生达到新的水平】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承认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间的过渡状态。

5、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1、婴儿期:(0—1.5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体验希望的实现

2、儿童早期:(1.5-3岁):培养自主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3、学前期:(3-6、7岁):任务培养主动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4、学龄期:(6、7-12岁):任务培养勤奋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5、青少年期(12-18岁):任务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忠实的实现。

6、成年早期(18-25岁):任务培养获得亲密感,体验爱情,避免孤独感。

7、成年中期(25-50岁):任务获得繁殖感,体验关怀的实现。

8、成年晚期(50岁以后):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6、自我意识的概念(包含三种心理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7、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8、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

二、

学生的个别差异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1、

认知差异

认知风格差异

沉思型与冲动型

智力差异

具体型与抽象型(给案例让你选择)

2、

认知差异的教育启示【认知方式/风格没有好坏优劣之分】

3、

性格差异【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分类

对客观世界的态度

对事物的反应方式

外倾型

性格的理智特征

内倾型

性格的情绪特征

人与人的相互关系

独立型

性格的意志特征

顺从型

4、

性格差异的教育启示

5、

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a.特殊儿童的类型

智力超常儿童【IQ>140】

弱智儿童【IQ

强化规律:

强化

负强化

针对好的行为

消退

针对不好的行为

惩罚

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包括注意、保持、再现与动机

2、

认知学习理论

1、苛勒的完型—顿悟说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动机原则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学习观:获得——转化——评价

结构原则

教学观:掌掌握基本的教学原则

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

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收学习论

a.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四个维度】

即: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

学习进行的方式

b.奥苏伯尔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①课堂教学原则:逐渐分化、综合贯通

②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策略”出名词解释)

(这一章都很重要,尤其是涉及人名,比较乱,但是出题概率都很大,你都得区分。)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三观: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学生观;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育启示:

(1)

教师要岁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知识和对教材的信任状况有所了解,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以往的概括。

(2)

教师除讲授学习材料以外,还要培养学生学会生成新的能力和技巧,结合学习材料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认知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组织、评价、监督自己的认知过程,调控自己的认知过程,最终学会独立进行理解性的学习。

4、

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

a.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b.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专题四

学习动机

(这一章都很重要,回到书上看吧,因为需要区分的很多,比如动机的分类、归内理论什么的一般都是在选择里出案例让你选是哪种,你不明白都是什么意思光知道名字也选不出来。)

一、

学习动机概述

1、

动机及其功能

1)

动机的定义: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过程,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2)

动机的功能:a.激活功能: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某项活动的内部动力;

b.指向功能:在动机的支配下,有机体的行为将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对象;

c.强化功能:当动机把某项活动引起之后,动机并不能也不会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发展起作用,即维持或调整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

2、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1、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重点重点!)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的动力机制(名词解释)

l

.动力包括以下三种因素

推力

拉力

压力

2、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l

学习需要和内驱力

这两个是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

l

学习期待与诱因

内部学习动机

3、学习动机的分类

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

外部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

高尚的动机

低级的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时间长短

远景性动机

近景性动机

间接近景性动机

直接近景性动机

二、

学习动机理论与教育启示

1、

强化理论【巴普洛夫和斯金纳】

2、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直接强化

3、

成就动机理论【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

替代性强化

4、

成败归因理论【韦纳】

自我强化

5、

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人的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

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6、

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

设置榜样

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7、

学习动机的激发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核心是兴趣和好奇心】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倒U型】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从“努力归因、现实归因”入手]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公平、注重差异】

14

中年白发人 2022-07-08 11:36:57

相关推荐

你是否压抑过度呢

你会不会被压抑过度呢?想要更加了解的话,快点测试一下吧!【题目】公车上,邻座睡着的人把头靠在你肩上,你会怎么办?1、用肩膀推回去2、马上离开座位3、不会觉得不快,所以不加以理睬4、想了想,还是忍耐下去你会压抑过...
展开详情

你的心会为谁留位置

不同的人,在你的心里会占据不同的位置,有的人占的位置在前、有的人占的位置在后,有的人占据的空间大、有的人占据的空间小人心的空间是有限的,我们不能为每个人在心里留出位置。但是或许会有那样一个人,会让你在心里无论何...
展开详情

测试你对待爱情的态度

爱情观是人们对爱情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及爱情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位置,择偶标准,如何对待失恋等。爱情观也是人生观的反映。如果你现在还不是很明确自己恋爱观的话,就来做...
展开详情

假如某天你闪婚了,那是因为?

题目:和暧昧的人第一次约会,男人主动的接触你身体时,你最反感他碰你哪里?1.搂你的腰2.捏你臀部3.摸你脸蛋4.抓你的手1.选搂你的腰终于找到真命天子或真命天女的时,你就会不顾一切闪电结婚:这类型的人遇到非常来...
展开详情

十二生肖相爱指南

肖鼠据生肖恋爱观反应,喜欢在恋爱过程骑驴找马的肖鼠者,容易出现中途换角的情况,如女性会以对方事业、财力、家世背景作为衡量依据;男性则更现实的希望娶进经济条件好或是能力强过于他的妻子,以助事业发展。最佳配偶:相龙...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民有几画

民有5画。
民(拼音:mí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只被刺伤的眼睛,表示由刺瞎一只眼睛的战俘充当奴隶,后指平民、百姓。引申指大众的、非官方的、非军事的。也专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人或某类人。
民是指事字。甲骨文上部像一只左眼,下部像针刺一类尖利的东西刺着眼睛,致使一目而盲,疑即“盲”的本字。西周金文字形与甲骨文大致相同,部分字形眼目之中已没有瞳孔,突出“民”字为盲目之民。春秋金文“民”字竖画上的圆点或变作一小横。战国文字承袭春秋金文。齐文字“民”从“目”,晋文字亦有从“目”者。楚文字“民”字竖画上的圆点或变作一小横,或加ㄇ形饰笔;竖画或向上穿出,或在上部加“V”形饰笔。小篆尖器变成斜钩,中间一点变为一横;左眼的形状也大变样了,于是在这基础上,再隶变为汉代隶书和楷书的“民”字。

涌跃报名的涌是哪个

涌跃报名的涌是这个。涌跃,汉语词语,读音yǒng yuè,意思是升腾;跳跃。出自晋挚虞《观鱼赋》:“乃有洧泉之鲤,濯陂之鰋,瀺灂涌跃,没浪赴远。”
用法:做定语,状语。
示例:讨论会上,大家热涌跃发言,直抒己见。
近义词:踊跃、积极、奋勇、勇于。
反义词:消极。
造句:
1、广大客户在欣赏中国传统艺术的同时,也为白云骏景家园精美的园林景观和一流的户型产品赞不绝口,现场成交落定十分涌跃。
2、只见高山连绵,岗峦起伏,隆起的山脊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若隐若现,犹如一条条天龙奔腾涌跃,呼啸长空,在天龙盘旋飞舞的中央,一块坦荡如砥的土地,蔚然深秀,生气盎然。

山高水长表达什么意思

山高水长,汉语成语,拼音是shān gāo shuǐ cháng,像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出自《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山长地远、万古流芳。
反义词:遗臭万年。
造句:
1、我俩的情谊山高水长。
2、李老先生的品德学问山高水长,令人景仰。
3、你们的情谊,真是山高水长,我绝不敢忘。
4、这种山高水长的情谊真令人感动!
5、在老校长退休的欢送会上,大家把一块“山高水长”的牌匾送给他,以表达师生们对他的敬重之情。

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司马光是一个节俭节约、思想保守、博学多才、沉着冷静、重情重义的人。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