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复习资料(裴娣娜)

踏踏实实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复习资料(裴娣娜)本文简介:《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第一章概论一.概念界定1.研究:就是一个认真的提出问题,并以系统的方法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2.科学研究:①含义:指人们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一种认识或实践活动。②特征:客观性、系统性、创造性3.教育科学研究:①含义:以教育科学理论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复习资料(裴娣娜)本文内容: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第一章

概论

一.概念界定

1.研究:就是一个认真的提出问题,并以系统的方法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

2.科学研究:①含义:指人们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一种认识或实践活动。

②特征:客观性、系统性、创造性

3.教育科学研究:①含义: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发现或发展教育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②基本要素:客观事实、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③功能:解释、预测、控制

④特点: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创造性(最突出的)、伦理性

4.方法: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研究自然界、社会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方式、手段

5.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含义: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程序研究,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2)特点:①一般:A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已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B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C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数据D强调方法的科学性E创造性。

②独特:A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B研究的周期较长;C针对性、实践性强;D教育研究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是关于研究教育现象和过程的一般方法原则的知识体系,是将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手段、形式、方式加以理论化、系统化。

2.教育研究方法论:从哲学观、世界观的应用中概括出来的一般方法原则,是方法的理论表现形态。

三.分类

1.

四种水平:直觉观察水平(资料收集水平);探索原因水平(内在效度);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度);理论研究水平。

2.

依据适用范围和概括程度分:①具体的科学方法论:文献法等

②一般研究方法:归纳法等

③最一般的方法论:唯物论和辩证法

③依据研究目的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

④依据研究方法可分为: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与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

四.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1.提高理论的构造性、清晰性、预见性;

2.教育研究方法的统一性与多元性;

3.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的移植;

4.关注教育研究的价值标准;

5.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

五.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

2.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论的合理移植和借鉴;

3.数学方法的合理应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的结合;

4.从国情出发,批判、继承与创新。

六.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撰写报告

七.教育研究的意义:1.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向教育科研要质量”;

3.为教育决策科学化提供依据;

4.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第二章

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一.课题的选定

1.选择研究课题的标准:

(1)问题必须有价值(①理论价值,即学术价值,指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是有关知识的拓展,能否为教育理论增添新内容,如理论的构建、发展、完善,对原有理论的检验或突破等。

②应用价值,在于所选择的研究课题能否解决现实问题,能否直接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或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

(2)问题具有科学性;(3)问题要具体明确;(4)问题具有创新性;

(5)问题具有可行性(①可行性,指所选课题能够被研究,研究者能够正常开展研究工作,课题有取得预期成果的希望。所选的问题本身应该是可以研究的,存在被解决的可能性。

②研究的可行性包括三个方面的条件: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时机条件;)。

2.课题的类型:基础性研究课题;应用性研究课题

3.课题的主要来源:①教育实践:A将教育实践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转化为研究问题;B从教育实践的矛盾、困惑中寻找研究问题;C抓住思想中的火花来形成研究问题;D凭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发现研究问题;E从有争议的讨论焦点或热点问题上选择研究问题。②教育理论:A承袭已有的研究成果来探究新的问题

;B在理论空白处挖掘问题;C在理论观点的争议中寻找问题;D以反其道而行之来开拓问题;E在阅读理论、审视理论的过程中构思研究问题。

二.研究课题的表述

1.最好能囊括研究范围、对象、内容、方法

2.题目内容最好涉及两个变量(相比较而言用一个变量不及用两个变量来得清楚、具体。一个变量的研究课题往往是理论性的、发散性的研究,范围扩散,不宜聚焦。两个变量的研究课题往往是实证性的、一一对应的研究,范围集中专一)

3.题目不要用疑问句形式或结论形式

4.题目不能只有范围没有问题

5.避免道德或伦理上价值判断

三.文献检索

1.含义:教育科学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

2.作用:①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究方向;

②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③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3.种类:①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材料、专利说明书、学位论文等,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借鉴使用价值;

②二次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献、网上搜索引擎等,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献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三次文献,包括动态陈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百科全书、辞典等,具有综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等特点

4.分布:书籍、报刊、教育***类、电子信息检索系统、专家询问、非文字资料

5.基本过程:①分析和准备阶段;②搜索阶段;③加工阶段。

6.主要方法:①顺查法

②逆查法

③引文查找法(跟踪法)④综合查找法

⑤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文献检索中的应用:脱机检索;联机检索(国际联机检索系统由中心计算机、数据库、检索终端和卫星通信系统组成,其中美国的DIALOGUE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

7.基本要求:①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

②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

③勤于积累

④善于思考

四.研究假设

1.含义:是根据一定得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设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去

2.作用:假设能明确规定课题(假设的功能主要在于它是理论的先导,起着纲领性作用);假设是通向理论的桥梁(课题研究必须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而科学理论在未经实践检验之前只具有科学假设的性质);假设是研究的核心。

3.基本特点:科学性;推测性;表述的明确性;可检验性。

4.基本类型:

(1)按研究假设的形成:

①归纳假设(是基于观察基础上的概括,是人们通过对一些个别经验事实材料的观察得到启示进而概括、推论题出的经验定律);

②演绎假设(是从教育科学的某一理论或一般性陈述出发推断出新结论,推论出某特定假设。是根据不可直接观察的事物现象或属性之间的某种联系的普遍性,通过理论综合和逻辑推演而提出的理论定律和原理的假设)

③研究假设(陈述的是两个变量间所期望的相关(或不同))

(2)按性质和复杂程度:

①描述性假设:(科学探索的最初阶段,描述认识对象的结构,向我们提供关于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大致的数量关系的推测,是关于对象的大致轮廓的外部表象的一种描写)(量的描述)(通常是统计意义上的相关关系);

②解释性假设(是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指出现象质的方面,说明事物原因的一种更复杂、更重要的假设,这是比描述性假设高一级的形式)(质的解释)(通常是统计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③预测性假设(对事情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它是基于对现实事物的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基础上提出的更复杂更困难的一种假设)

5.形成:基础是科学观察和经验归纳(经验基础);思想方法论;研究者的背景知识

6.检验:

①原理依据:概率统计原理;

②统计检验的步骤:建立零假设;计算统计量;进行统计推论

7.①定量研究(研究性研究):涉及两个变量相互关系的研究,要求明确提出研究假设

②定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单一变量的研究,则不一定要预先提出研究假设,其假设往往隐含在研究过程中或在研究过程中形成。

五.研究设计

1.含义:就是指为实现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取客观、明确、可靠的研究结论,依据确定的研究项目,对研究方式方法、研究操作程序和控制方案进行周密、科学、完整地构思、确定、规划和表述(前一部分是设计的目的,后一部分指研究设计的工作内容)

2.内容:①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②选择研究对象

③分析研究变量

④形成研究计划

3.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要求:①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要求选择方法;②注意各种方法的独立性及相互联系

4.①总体,即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统计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部总和。

②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样组。它是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基本观测单位。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成为样本容量。

③取样,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目的在于:用一个样本去得到关于这个总体的信息及一般性结论,从样本的特征推断总体,从而对相应的研究作出结论。

5.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

①明确规定总体:研究的目的、课题性质决定总体的内涵;研究目的决定了总体的范围。

②取样的随机性:要尽可能使每个被抽取的个体具有均等的机会,即使被抽取的任何个体与个体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在选择上没有联系。这里不存在任何选择的标准,不带有任何有意义的成分,从而尽可能使样本保持和总体有相同的结构。

③取样的代表性:要尽可能使抽取的样本能代表总体。样本的代表性正是由部分推断整体做法的理论依据。取样的偏差将导致研究结论的无效。

④合理的样本取样:样本大小取决于:研究的不同类型;预定分析的精确程度;允许误差的大小;总体的同质性;研究者的时间、人力和无力;取样的方法。

6.取样大小的参考值:①描述研究、调查研究:总体的10%,除少数情况,调查研究的样本容量一般不能少于100。

②相关、比较研究的满意样本每组至少30。

③实验研究:条件严格控制的心理学实验每组15人;条件控制不严密的教育实验。最好一个自然教学班,不少于30人。

7.取样的基本方法:

(1)简单随机取样:这是在总体异质性不是很大且所抽取样本较小时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

①优点:可保证全部标识的代表性;能确定抽样误差的理论值,并且简便易行。

②缺点:当样本规模小时,样本的代表性差。

③具体方式:抽签、随机数目表

(2)系统随机取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取样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它要考虑研究总体的情况。

①优点:能在总体的整个范围内有系统地抽取样本,抽样误差小一些。

②缺点:如总体存在周期性变化,很可能出现样本的系统误差

(3)分层随机取样,也叫类型抽样、配额抽样。适用条件是总体成分复杂且各成分之间差异较大的情况,优点是可有效地减少误差,缺点是必须对总体中的各层有一定的了解

(4)整群随机取样,适用条件是总体大、数量多且各层之间同质性较高的情况,优点是抽样方法简单,缺点是误差较大

8.分析研究变量:研究的变量:是指某一群体,其组成成分间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可操作或测量的条件、现象或事物的特征。

(1)初步判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状态:①相关关系,正负零相关

②因果关系(共变,时间顺序,对无关变量的控制)③预测关系

(2)选择自变量: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能独立地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

①操纵性自变量:指研究者可以主动加以操作的变量。

②非操纵性自变量:研究者无法主动加以操作的变量。包括被试对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型、学历、性格、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结构、父母职业等。

(3)确定因变量:因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它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

①列出该研究主要的因变量

②确定加以测量和检验的反应指标——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

(抽象定义:是指对研究变量共同本质的概括,可以到字典中去查阅抽象定义)(操作定义:是指变量的较精确与不含糊的定义,将以操作的方式表示,标明因变量是能被觉察和测量的。)

(4)辨别无关变量:控制变量:也叫无关变量,是与某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由于它对研究结果将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加以控制。(无关变量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一项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而言。如果对无关变量的影响不加以控制和消除,就无法确定因变量变化的根本原因)

第三章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历史研究法

1.概念:

以历史研究法来研究教育科学。是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2.对象:研究教育活动的历史,研究教育实际和教育理论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历史规律。

3.作用:①通过历史研究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帮助我们认识现代教育的实质;

②通过历史研究,有助于我们借鉴历史经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③有助于开拓新的教育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并不断提高研究人员的评判分析能力。

4.特点:历史性、具体性、历史研究是以逻辑分析方法为主

5.适用范围:

①对各个时期教育发展情况的研究;

②对历史上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理论观点的研究;

③对一个时期教育流派、教育思潮的分析研究,以及对不同教育流派理论的

比较研究;

④对一定时期教育制度,如法令、计划、政策等的评判分析;

⑤对外国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

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6.一般程序:

①分析研究课题的性质、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有关的资料条件;

②史料的搜集与鉴别;

③对史料的分析研究

7.结构体系分析:①搜集、鉴别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②历史事件与历史过程发展规律的揭示是历史研究的核心;

③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论

8.运用中的几个问题:

(1)注意历史研究中资料来源及分析鉴别

历史研究的资料,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第一手信息资料,是原始来源;二是第二手信息资料,是间接来源。

对史料的考证和评价过程分为两种:一是外部评价,主要确定资料的真伪或真实性,即“辨伪”和“证真”

;二是内部评价,主要确定史料的客观性、可靠性,即确定文献资料本身的意义、价值和准确可靠程度(内容特性)。

教育史料的鉴别考证内容和基本方式有:辨伪考证;年***证;地点考证;作者考证;文献原形考证。

(2)坚持唯物史观,正确处理历史研究中的几个关系:古与今关系;史与论关系;批判、继承与创新关系

(3)研究者应具有历史感和现实感

二.调查研究法

1.含义:教育调查研究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列表、问卷、访谈、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

2.类型: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调查表法

3.一般步骤:①确定调查课题

②确定调查范围和选取调查对象

③确定调查内容与工具

④拟订调查计划

⑤培训调查人员

⑥实施教育调查

⑦分析与评价调查结果(A鉴别、筛选原始材料

B数据统计与分析:a.数据转化:计数法;加权计分法

b谨慎解释调查结果,避免将样本结论不恰当地推广到任意样本总体上去,避免将相关关系等同于因果关系

C撰写调查报告)

(一)问卷法

1.定义: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以邮寄方式、当面作答或追踪访问方式填答,从而了解被试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所以又称问题表格法。

2.类型:(问卷中封闭型回答一般为多数,半封闭型回答为少数,开放型是个别的)

(1)结构型,也称为封闭式问卷:是把问题的答案事先加以限制,只允许在问卷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挑选。①分类:是否式、选择式、评判式、划记式

②优点:问题具体、回答简单、被试不需要花过多的时间来完成问卷;信度较高;数据便于统计分析。

③缺点:有时不便于被试真实、完整、深入地回答问题。

(2)非结构型,也称开放式问卷:问卷由自由作答的问题组成,是非固定应答题。①用途:较深层次的问题研究;研究初期,对所研究的问题或研究对象有关情况还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采用开放式问卷,来帮助研究人员设计封闭式问卷。

②优点:材料丰富、具体,往往能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很有价值的资料。

③缺点:答案不集中,材料分散,难于对答案横向比较,不易统计处理。

(3)综合型:形式一般以封闭型为主,根据需要加上若干开放性问题。

3.设计要求:

①问题的范围:A事实性问题(人口学资料;实际行为的问题)B态度性问题(有关观念、价值观、人格方面的较稳定性问题;有关意见、情感、动机方面的暂时性问题)

②问题的内容(核心)

③问题的数量(30-40分钟)

④问题的文字表达(结构上一般一个问题只含一个疑问;问题的语言一般不用假设或推测用语;用语应明确具体,避免冷僻或专业性太强的术语)

⑤问题的排列顺序(调查表首要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调查,要解除被调查者的顾虑;问题的长短要适度,并尽可能在选择答案中分出等级,以便对问题有更深入了解(一般是3-7级,多为五级);封闭式问卷中,划分水平程度的答案,或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要随机排列,以免产生定势而不认真作答)(时间顺序:远—近或近—远;内容顺序:浅—深,易—难;类别顺序:事实—态度;问题性质排序:将敏感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放在问卷后面;问题的具体程度:按“漏斗顺序”排列,即由大到小。)

⑥问题中隐含的心理因素(问题不应具有暗示倾向性;问题不要涉及个人隐私程度较深)

4.问卷的结构:题目和前言;主体(问题、回答、指导语:类型);结束语

5.发放、回收与统计:

①确定发放的形式

②问卷回收率的计算:仅在30%左右,资料只能作为参考;50%以上,可以采纳建议;70-75%以上时,方可作为研究结论的依据。回收率一般不应少于70%。

③统计

6.优点:①问卷内容客观统一、处理分析方便;②节省人力、时间和经费;③匿名性强,回答真实;④样本大;⑤研究间接化,相互作用效应小。

7.缺点:①灵活性不强;问题和答案固定,弹性差;②指导性较低;主试不在场,缺乏有效指导;③深入性不够。

(二)访谈法

1.含义:访谈就是研究性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的说明样本所要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

2.适用范围:教育调查、求职、咨询(灵活性、适应性)

3.类型:①结构:结构访谈、非结构访谈、半结构访谈

②性质:正式访谈、非正式访谈

③受访者人数:个别访谈、团体访谈

④次数:一次访谈、多次访谈

⑤是否见面:直接访谈、间接访谈

4.程序与技巧:

(1)访谈前准备:①选择对象

②编制访谈问卷

③制定访谈计划

④培训访谈员

(2)进入访谈现场:①事先联系

②初步接触

③获准访谈

(3)实施访谈:提问、记录、接引、追问

(4)访谈结束与再次访问(1-2小时)

5.优点:①灵活性强

②能够使用比较复杂的访谈提纲

③能够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和资料

④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

⑤容易进行深入调查

6.缺点:①样本容量有限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②无法控制主试对被试的影响

③干扰性因素、不可控因素较多

④访谈结果不易量化

(三)观察法

1.

含义:①观察是人们对周围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

②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考察),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2.分类:广义观察(自发性、偶然性)、科学观察

3.科学观察特点:目的性、客观性、能动性

4.特点:直接性、情感性、重复性、目的性与计划性

5.三要素:手段、对象(教育活动中的人、教育活动)、状态

6.优点:简便易行、资料可靠性高

7.缺点:①受时空的约束和限制

②样本数小

③材料是表面的感性的、具有片面性和偶然性

8.类型:①按观察的情境条件分: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

②按观察的方式分: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③按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分: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④按观察实施的方法分:结构式观察与结构式观察

9.步骤:①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

②通过检索资料、专家访谈等,为观察做好充分准备;

③编制观察提纲;

④实施观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全面而系统的观察;

⑤资料收集记录;

⑥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10.记录:①描述记录:A日记描述(叙事性观察):是一种记录连续变化、新的发展或新的行为的观察方法,是一种纵向记录,通常在一较长的时间阶段中观察同一被试或同一组被试。(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

B轶事记录法:将研究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或感兴趣的事件完整地记录下来;C连续记录法

②取样记录方法:时间取样法、活动取样法、事件取样法

③行为核对表

11.基本原则: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自觉性

12.作用:

①观察是获得教育信息的重要手段,全面、细致和深入的观察,有利于深入认识教育现象,总结教育经验,提出新的教育理论。

②观察研究也是检验教育科学理论观点是否正确的重要方法。

③观察是提出理论假设的基础,有利于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形成。

④观察法操作简单,具有不妨碍被观察者日常生活、学习和正常发展等特点,适用于广泛的教育领域。

13.局限:

①不能判断所观察的因果关系,只能说明有什么和是什么,因此,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不能证明事物的必然。

②由于观察时间和观察情境的限制,在研究对象多且分散的情况下应用较困难。

③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及多变性,观察项目归类结论太多,会影响研究的信度。

④观察研究往往取样小,观察资料琐碎不易系统化、普遍性程度不高。

(四)测验法

1.定义:用一组测试题(标准化试题或教师自编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2.特点:根据一定法则,以测验为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并进行数量化分析。

3.区别:①取材范围;②编制试题手续;③测试过程;④对分数的解释;⑤应用范围(测验时标准化过程)

4.类型:①按行为目标、测验内容: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成就测验、个性人格测验;

②测试方法:标准化与非标准化测验;

③施测对象:个别测验与团体测验;

④测验要求:最高行为测验、典型行为测验

5.功能:诊断功能、建立和检验科学假设的功能、评价功能、预测选拔功能

6.标准:①测验的准确性要高:即测验的效度问题,表示一个测验研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程度;

②测验的可靠性要高:即测验的信度问题,测验的稳定性、同一性问题;

③教育测验还应有常模以便比较

7.编题:①通过任务分析,选择教育测验材料,要将目标转换为可操作性的语言;

②确定题目类型;

③实体的编排:并列直进式、混合螺旋式(实测的严格控制:定指导语、时间限制;评分标准;分数合成)

第四章

实验法

1.定义:

教育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对变量的操纵和揭示因果关系式实验法的基本含义)

①教育实验必须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②对自变量操作;③实验研究必须控制条件;

2.基本特点:①实验法以科学的假设为前提;②实验过程被施行严格的积极主动地控制(控制条件是实验法的本质特征和精髓);③探求变量间的因果关系;④具有可重复性

3.类型:①实验研究对象的质或量: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②自变量因素的多少: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③实验控制程度:前试验、准实验、真实验;④实验的目的功能:确认性实验、探索性试验、推广验证性实验

4.一般程序:准备、实施、总结;①实验的设计:选定研究问题,形成实验假设;决定实验目的,构建实验的理论框架;选择被试及形成被试组;确定实验处理及适当测量方法;判定需要控制的无关因素、控制方法;确定实验设计的类型并形成实验方案

②试验程序的执行

③分析资料数据

④形成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

⑤进行重复实验或扩大实验

5.实验设计:进行教育实验的计划、构架和策略

6.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是实验设计质量的评鉴标准。①内在效度: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②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总体效度、生态效度)

7.实验设计考虑因素:哪一种设计适合你的研究,能验明研究假设;能较好地控制外来变量的威胁;能有助于研究结果的鉴定和推广经济有效。

8.分类:①前试验设计:单组后测设计XO;单组前后侧设计OXO;②准实验设计:不等控制组设计OXO···OO;③真实实验设计:实验组、控制组前后侧设计:R

OXO

R

OO;实验组、控制组后侧设计:R

XO

R

O

9.优点:①以控制或操纵变量为手段,以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为目的;②随着现场实验的兴起及准实验设计的逐步完善和广泛应用,实验研究的范围大大扩展了;③研究者是主动地,是研究的控制者;④现代化仪器设备的控制提高了效度;⑤采用多因素设计

10.局限:①难以排除人为化影响

②无法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无关变量可能给结果解释造成困难

③对实验者要求高

第五章

比较研究法

1.概念: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2.类型:①目标指向:同类比较研究、异类比较研究;②时空:纵向比较研究、横向;③比较性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3.步骤:明确比较的目的,选定比较主题;广泛搜集、整理资料;对材料比较分析;做出比较结论

4.要求:要保证可比性(比较的标准要统一,比较的范围项目要一致,比较的客观条件要相同);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坚持全面本质的比较

9

家和万事兴 2022-07-07 12:25:30

相关推荐

你是否压抑过度呢

你会不会被压抑过度呢?想要更加了解的话,快点测试一下吧!【题目】公车上,邻座睡着的人把头靠在你肩上,你会怎么办?1、用肩膀推回去2、马上离开座位3、不会觉得不快,所以不加以理睬4、想了想,还是忍耐下去你会压抑过...
展开详情

你的心会为谁留位置

不同的人,在你的心里会占据不同的位置,有的人占的位置在前、有的人占的位置在后,有的人占据的空间大、有的人占据的空间小人心的空间是有限的,我们不能为每个人在心里留出位置。但是或许会有那样一个人,会让你在心里无论何...
展开详情

测试你对待爱情的态度

爱情观是人们对爱情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及爱情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位置,择偶标准,如何对待失恋等。爱情观也是人生观的反映。如果你现在还不是很明确自己恋爱观的话,就来做...
展开详情

假如某天你闪婚了,那是因为?

题目:和暧昧的人第一次约会,男人主动的接触你身体时,你最反感他碰你哪里?1.搂你的腰2.捏你臀部3.摸你脸蛋4.抓你的手1.选搂你的腰终于找到真命天子或真命天女的时,你就会不顾一切闪电结婚:这类型的人遇到非常来...
展开详情

十二生肖相爱指南

肖鼠据生肖恋爱观反应,喜欢在恋爱过程骑驴找马的肖鼠者,容易出现中途换角的情况,如女性会以对方事业、财力、家世背景作为衡量依据;男性则更现实的希望娶进经济条件好或是能力强过于他的妻子,以助事业发展。最佳配偶:相龙...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民是独体字还是半包围结构

民是一个独体字。民的拼音是mín,意思是表示由刺瞎一只眼睛的战俘充当奴隶,后指平民、百姓。引申指大众的、非官方的、非军事的。也专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人或某类人。
出自:
1、《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2、《左传·成公十三年》:“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3、《易·屯卦》:“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4、《尚书·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
5、《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用法:定语,状语。
示例:财须民生,强赖民力,戚恃民势,福由民殖。
造句:
1、人民用民主力量让专权体制分崩离析。
2、最颇具特色的算是一臭豆鼓鱼:采用民间古传的臭豆豉焖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回味无穷。

吾非君子什么意思

吾非君子的意思是:我不是人格高尚、才德出众的人。
君子,jūn zǐ,汉语词语,“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而后“君子”一词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性,历代儒客文人将以君子之道自勉作为行为规范。
引证解释:
一、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1、《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
2、清·周容《芋老人传》:“花之君子。”
二、古代指地位高的人
1、《孟子·公孙丑下》:“君子有不战。”
2、《荀子劝学》:“君子博学。”
三、对别人的尊称,犹言先生。
1、唐·李朝威《柳毅传》:“君子书叙。”
2、明·顾炎武《复庵记》:“君子登山。”
四、旧时妻对夫之称。
1、《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2、《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李贤注:“君子,谓夫也。”
3、唐李白《古风》之二十七:“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
4、清孙枝蔚《采莲曲》之一:“妾采莲,采莲寄君子。”
五、指春秋越国的君子军。
1、《国语·吴语》:“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韦昭注:“私卒君子,王所亲近有志行者,犹吴所谓贤良,齐所谓士。”
2、明梁辰鱼《浣纱记·被擒》:“越王亲率兕甲十万,君子六千,直渡太湖。”
3、《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二回:“越王勾践闻吴王已出境,乃与范蠡计议,发习流二千人,俊士四万,君子六千人,从海道通江以袭吴。”
六、美酒。
唐皇甫松《醉乡日月》:“凡酒……以家醪糯觞醉人者为君子。”
七、竹之雅号。
宋苏辙《林笋复生》诗:“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

三年级上册语文排比句有哪些

三年级上册语文排比句有:
1、天上的云,变化多端,有的像羽毛,有的像绵羊,有的像鱼鳞,还有的像高耸的宝塔。
2、风筝花花绿绿的,有漂亮美丽的金鱼,有穷凶极恶的鲨鱼,有舞姿优美的凤凰,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
3、我的妈妈有一张圆圆的脸,有一双大大的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头乌黑的长发。
4、大自然真神奇,有春夏秋冬的四季幻化,有风雨雷电的自然天气,有形态各异的花草树木,还有霞光等奇妙的景观。
5、花坛的四周,摆着许多盆花,有不畏严寒的麦冬,有粉红的月季,有翠绿的蝴蝶兰,还有美丽的海棠,真是美不胜收啊!
6、这里怪石嶙峋,有的像奔驰的骏马,有的像可爱的猴子,有的像温柔的仙姑,有的像慈祥的老人,真是千姿百态!

一战成名是什么意思

一战成名的意思是在一场战役中表现得异常出色(从而取胜),从此扬名天下。
成名,读音为chéng míng,汉语词语,意思是因为某种成就而有了名声。
成名出处:
1、《周礼·地官·媒氏》: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焉。
2、《三国志·魏志·阮籍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乃叹曰:时无英才,使竖子成名乎!
3、《荀子·非十二子》:成名况乎诸侯。
4、《荀子·正名》:后王之成名,不可不察也。
5、《聊斋志异·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6、《易·系辞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成名近义词:成功、出名、著名、闻名。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