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过秦论》教学设计

特立独行的兔子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过秦论》教学设计本文简介:过秦论教学设计刘运雯一、【学会思考】1.你知道贾谊吗?你读过贾谊的文章吗?贾谊的文章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司马迁把他和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并与屈原合称“屈贾”。厉害吧!2.贾谊为什么要论秦“过”?秦王朝的灭亡和西汉政权的建设巩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过秦论》教学设计本文内容:

论教学设计

刘运雯

一、【学会思考】

1.你知道贾谊吗?你读过贾谊的文章吗?

贾谊的文章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司马迁把他和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并与屈原合称“屈贾”。

厉害吧!

2.贾谊为什么要论秦“过”?秦王朝的灭亡和西汉政权的建设巩固有什么关系?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义在哪里?“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这句话是谁说的?

3.贾谊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运用历史资料提炼观点的方法对你有没有启发?贾谊在《过秦论》中主张实行“仁政”,给百姓以休养的机会,以求经济大发展,社会的稳定,对我们今天的建设和谐社会有没有启示作用?

4.贾谊是在用写赋的手法来写这篇史论的,你感受到这篇文章“铺张扬厉”雄伟畅达的气势了吗?贾谊又是如何做到使论证气势磅礴,笔力雄浑的?

二、【知人论世】

1.贾谊

贾谊(前200—前168)

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

。河南郡洛阳人,世称贾生。少时即以博学能文称于郡中,二十余岁召为博士,曾做太中大夫。他主张政治改革,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以巩固封建国家。他的改革主张遭到一些贵族和大臣的打击、诬陷,先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王太傅后梁怀王堕马死,谊忧伤哭泣年余,亦死,死时仅33岁。贾谊的文章气势雄伟,畅达,辞赋以《

》、《鵩鸟赋》为最。政论文以《过秦论》、《论积贮疏》等文章脍炙人口。后人编纂了他的政论文集《

》十卷,原五十八篇,今本五十六篇。清王耕心《贾子次诂》和《贾谊集》(上海人民出版社)搜集贾谊散文,赋作较完备。

西汉(汉初)/文学家/《吊屈原赋》/《新书》

2.写作背景

《过秦论》写于汉文帝即位初期。

汉文帝时期,是封建时代的所谓“盛世”,即旧史家艳称的“文景之治”的前期。这时,由于秦末衰敝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相对安定,社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是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统治阶级中“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破产流亡,“卖田宅,鬻子孙”(晁错《论贵栗疏》),以至“易子而咬其骨”(贾谊《论积贮疏》)。同时,刑罚苛重,民不聊生。汉文帝“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资治通鉴》卷十五),表面上废除肉刑,实际上只是改换一些杀人的名目而己。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这使得怀有改革时政抱负的贾谊深为不安。为了向汉文帝说明政治形势的严重性,他从关乎汉王朝兴亡的角度,写了著名的《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从正面论析时势,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同时还写了《过秦论》,鲜明地表现了贾谊的政治立场。论“古”是为了说“今”,通过论史讽喻,委婉地批评当时的政治,用秦王朝灭亡教训,振聋发聩,以引起汉文帝及上层统治者的警觉,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

标题《过秦论》,

“过秦”就是“言秦之过”,即“指责秦政之失”

从而提醒汉朝统治者以秦史为鉴。

三、【聚沙成塔】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墨翟(dí)

谪戍(zhé)絜大(xié)

B.瓮牖(yǒu)棘矜(qín)锋镝(dí)

C.召滑(shào)鞭笞(chī)藩篱(fán)

D.蒙恬(tián)

隳城(huī)

逡巡

(quān)

D.逡(qū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A.揭杆为旗

嬴粮景从

云集响应

B.瓮牖绳枢

同年而语

威振四海

C.鉏櫌棘矜

摄足行伍

囊括四海

D.开关延敌

崛起阡佰

流血漂橹

B

(A杆:竿;C摄:蹑;D佰:陌)

3.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合从缔交(

(2)约从离衡(

(3)倔起阡陌之中(

(4)赢粮而景从(

(5)百有余年(

(1)从通“纵”;(2)衡通“横”

;(3)倔通“崛”;(4)景通“影”;(5)有通“又”。

4.下列对古今异义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河边;今,一般江河)

B.山东豪俊遂并起(古,崤山以东,即东方;今,指山东省)

C.赢粮而景从(古,担负;今,输赢的“赢”)

D.流血漂橹(古,盾牌;今,使船前进的工具)

A(河:古义:黄河)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序八州而朝同列

B.过秦论

C.却匈奴七百余里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B名词活用作动词,指出秦的过失(ACD动词作使动词)

6.下列文言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判断句)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何也?

(被动句)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省略句)

D.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宾语前置句)

明确:D.始皇既没,余威于殊俗于殊俗震。(状语后置句)

四、【含英咀华】

1.整体感知

本文选自《新书》,个别字句从《史记》和萧统《文选》。《过秦论》是贾谊的议论文的代表作。《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文章气势磅礴,笔力雄浑。大量运用对比、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秦兴秦亡波澜起伏,那力透纸背的说理,那援引史实的分析,那酣畅淋漓的铺张渲染,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文章依课文分为五段:

第一段,交代秦的地理优势,政治雄心;概述商鞅变法与张仪连横的情况以反西河之战首告大捷的情况:总的是写秦孝公的功业,他为秦的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段,主要是写秦惠文王、秦武王与秦昭襄王的功业。

第三段,总写秦始皇帝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

第四段,总写陈涉起义的情况及其亡秦的结果。

第五段,归纳作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主题思想:望汉王朝借鉴秦亡教训。

贾谊在这篇文章里论述了秦朝兴衰的原因。他这样做,是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义,以免蹈秦朝的复辙。这是贾谊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为他们谋画“长治久安”之道,事实上只能是一种幻想。但是这篇文章表现出贾谊对农民起义的力量和意义有所认识,写出了他反对统治者施***于人民。这些地方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3.重点难点

(1)在秦国强大的同时,各国诸侯采用什么方法“弱秦”?作者突出表现”九国之师”的强大有什么作用?

各国诸侯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的;虽然他们有如此好的条件,但最终还是失败了。而作者突出表述了各国诸侯:(1)招纳天下贤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联盟;(2)有具有政治影响力和远见的领导人聚合九国力量,一致对秦;(3)六国之中,文臣武将,人才济济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衬托秦国的强大不可战胜,同时也为后文的陈涉与六国之师的对比埋下了伏笔,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秦始皇的强大的?这些内容对突出本文的中心起到了什么作用?

首先写秦始皇统一天下,登上皇帝宝座;其次写秦始皇为永远统治天下实行的一系列措施:废弃先王“以仁义治天下”的传统,在思想上实行了一套愚民政策;在军事上实行“弱民”政策:凭据华山、黄河天险加强护卫,以防人民反抗。秦姑皇占据了天时地利,一切办法都想到了,也做到了,但是他却忘掉了一样——仁义。

突出描述了秦始皇的“***”,为下文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埋下了伏笔。攻、守之势之所以出现变化,主要原因在于“仁义不施”,这就突出了本文的中心。

(3)作者写陈涉起义一事突出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目的?

突出地写出了陈涉起义时的地位低微,才智不足,兵力弱少,武器简陋。而这些内容正表明陈涉队伍的不堪一击。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陈涉一举灭亡了秦王朝。这些内容是明显地针对“仁义不施”写的,为结尾“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提出做了准备。

(4)作者是怎样通过对比归纳得出结论的?

作者的对比点如下:(1)秦国与山东九国实力的对比;(2)秦国与秦朝实力对比;(3)陈涉与九国实力对比。

最后的结果是弱小的陈涉推翻了强大的秦朝,这就很自然地得出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中心论点。

(5)领会本文叙史的特点。

首先要明确本文的论据(史实)是由观点统率的。之所以从秦孝公写起,之所以突出写秦始皇的强大,之所以突出写陈涉的弱小,都是出于以上的原因的。

其次要明确政论叙史不在情节的准确详细而在于本质。所以在观点的统率下,文章对史实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如秦“取西河之外”,是商鞅计骗魏将公子印而袭破其军的结果,文中以“拱手”二字作了概括;又如山东诸侯曾多次合纵抗秦,皆被张仪等人的连横术所破,韩、魏、楚三国多次献地于秦,秦国土地日益扩大,这是秦的“诈力”策略的胜利。而作者把这些史实都集中到九国之师攻秦失败一事上来加以表现,表现出作者使用史料进行概括的特点,从中看出,政论叙史只是一种概述方式,同史书记载不同,叙史是为政论提供依据。

五、【豁然开朗】

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运用事实来证明其论点的?联系你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作者认为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者先写秦击破九国合纵,得天下之易,继写秦之强,秦之***,为秦的灭亡埋下伏笔;继写陈涉之勃兴、秦亡之速,并以陈涉与九国之君对比,层层论证,最终推出结论。

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并背诵课文最后三段。

【解题思路】

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在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理解课文,读熟课文,再背诵,也就自能逐步领悟课文主旨。

1.本文意在指出秦之过失,但一上来却用大量篇幅叙述秦攻取天下的过程,你认为作者有何用意?

【参考答案】贾谊在课文的前三段集中描写了秦的崛起、强盛和统一天下的过程,其用意在于步步蓄势。文章先叙秦的地理优势和孝公的政治雄心,次叙在商鞅辅佐下所制定的基本国策(产法度、耕战、连衡)和取得的成果。第2段集中写秦势力的拓展,以秦国四面拓土、诸侯合纵困秦失败,反衬秦人困诸侯之易,说明它是不可战胜的。继续蓄势,表明由秦来统一全国已成定局。第3段则写秦统一天下以及之后的***,这段文字义正词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本文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张本。

2.最后两段写陈涉起义,作者却极言“陈涉如此之微”,并拿陈涉与六国之师作了对比,这对于证明作者论点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在这两段中,作者用了低衬和对比的写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先说陈涉地位低,才智不足,意思是缺乏号召力和指挥作战能力,又说起义队伍人数不多、武器简陋,意思是不堪一击;然而结果出人意料,“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星星之火顷刻燎原之势。这也是针对着“仁义不施”写的。仁义不施,民心丧尽,“其亡可立待”,所以下面只用一句话写它的覆灭。最后一段前一层分析各方面力量的对比。首先指出秦优势仍然存在,而且比过去强大,因为它占有天下。接着从领袖的地位、指挥作战能力、军队的素质和装备四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作对比,指出后者远不如前者。尽管如此,二者却“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这就包含着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情况呢?留给下文解答。最后自然推出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把“然秦以区区之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一段译成现代汉语。

【参考答案】但是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盘,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然后将天下作为一家私产,用崤山、函谷关作为宫墙;一个平民起义就毁掉了秦王朝的七庙,连自己也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六、【过关斩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秦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振长策而御宇内

策(

)

(2)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

)

(3)然后践华为城

践(

)

(4)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用法上不同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却匈奴七百余里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译文:

(2)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译文:

(3)天下已定,秦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译文:

4.

作为现代人我们应如何客观评价秦始皇?

论学案

一、【学会思考】

1.你知道贾谊吗?你读过贾谊的文章吗?

贾谊的文章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司马迁把他和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并与屈原合称“屈贾”。

厉害吧!

2.贾谊为什么要论秦“过”?秦王朝的灭亡和西汉政权的建设巩固有什么关系?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义在哪里?“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这句话是谁说的?

3.贾谊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运用历史资料提炼观点的方法对你有没有启发?贾谊在《过秦论》中主张实行“仁政”,给百姓以休养的机会,以求经济大发展,社会的稳定,对我们今天的建设和谐社会有没有启示作用?

4.贾谊是在用写赋的手法来写这篇史论的,你感受到这篇文章“铺张扬厉”雄伟畅达的气势了吗?贾谊又是如何做到使论证气势磅礴,笔力雄浑的?

二、【知人论世】

1.贾谊

贾谊(前200—前168)

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

。河南郡洛阳人,世称贾生。少时即以博学能文称于郡中,二十余岁召为博士,曾做太中大夫。他主张政治改革,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以巩固封建国家。他的改革主张遭到一些贵族和大臣的打击、诬陷,先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王太傅后梁怀王堕马死,谊忧伤哭泣年余,亦死,死时仅33岁。贾谊的文章气势雄伟,畅达,辞赋以《

》、《鵩鸟赋》为最。政论文以《过秦论》、《论积贮疏》等文章脍炙人口。后人编纂了他的政论文集《

》十卷,原五十八篇,今本五十六篇。清王耕心《贾子次诂》和《贾谊集》(上海人民出版社)搜集贾谊散文,赋作较完备。

2.写作背景

《过秦论》写于汉文帝即位初期。

汉文帝时期,是封建时代的所谓“盛世”,即旧史家艳称的“文景之治”的前期。这时,由于秦末衰敝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相对安定,社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是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统治阶级中“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破产流亡,“卖田宅,鬻子孙”(晁错《论贵栗疏》),以至“易子而咬其骨”(贾谊《论积贮疏》)。同时,刑罚苛重,民不聊生。汉文帝“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资治通鉴》卷十五),表面上废除肉刑,实际上只是改换一些杀人的名目而己。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这使得怀有改革时政抱负的贾谊深为不安。为了向汉文帝说明政治形势的严重性,他从关乎汉王朝兴亡的角度,写了著名的《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从正面论析时势,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同时还写了《过秦论》,鲜明地表现了贾谊的政治立场。论“古”是为了说“今”,通过论史讽喻,委婉地批评当时的政治,用秦王朝灭亡教训,振聋发聩,以引起汉文帝及上层统治者的警觉,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

标题《过秦论》,

“过秦”就是“言秦之过”,即“指责秦政之失”

从而提醒汉朝统治者以秦史为鉴。

三、【聚沙成塔】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墨翟(dí)

谪戍(zhé)絜大(xié)

B.瓮牖(yǒu)棘矜(qín)锋镝(dí)

C.召滑(shào)鞭笞(chī)藩篱(fán)

D.蒙恬(tián)

隳城(huī)

逡巡

(quā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A.揭杆为旗

嬴粮景从

云集响应

B.瓮牖绳枢

同年而语

威振四海

C.鉏櫌棘矜

摄足行伍

囊括四海

D.开关延敌

崛起阡佰

流血漂橹

3.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合从缔交(

(2)约从离衡(

(3)倔起阡陌之中(

(4)赢粮而景从(

(5)百有余年(

4.下列对古今异义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河边;今,一般江河)

B.山东豪俊遂并起(古,崤山以东,即东方;今,指山东省)

C.赢粮而景从(古,担负;今,输赢的“赢”)

D.流血漂橹(古,盾牌;今,使船前进的工具)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序八州而朝同列

B.过秦论

C.却匈奴七百余里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6.下列文言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判断句)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何也?

(被动句)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省略句)

D.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宾语前置句)

四、【豁然开朗】

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运用事实来证明其论点的?联系你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你的看法。

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并背诵课文最后三段。

1.本文意在指出秦之过失,但一上来却用大量篇幅叙述秦攻取天下的过程,你认为作者有何用意?

2.最后两段写陈涉起义,作者却极言“陈涉如此之微”,并拿陈涉与六国之师作了对比,这对于证明作者论点有何作用?

三、

把“然秦以区区之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一段译成现代汉语。

五、【过关斩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秦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振长策而御宇内

策(

)

(2)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

)

(3)然后践华为城

践(

)

(4)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用法上不同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却匈奴七百余里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译文:

(2)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译文:

(3)天下已定,秦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译文:

4.

作为现代人我们应如何客观评价秦始皇?

比以前懂事了 2022-07-27 15:34:00

相关推荐

2019属鸡全年运势男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吉运:生肖鸡男性2019年最喜的是官禄宫、遇到了文昌进贵,文昌贵人为天上掌管文书之神,故文昌有利学习、文书等事工作;适合莘莘学子或从事文书工作及以创作为业的人,男性遇到主升职加薪,当然对文科工作的帮助很大。学生...
展开详情

让皮肤变好的方法 让皮肤越来越好的几种自然方法

1、早晚两杯白开水女人要做的是,至少早晚各一杯白开水。早上的一杯可以清洁肠道。补充夜间失去的水分,晚上的一杯则能保证一夜之间血液不至于因缺水而过于黏稠。血液黏稠会加快大脑的缺氧、色素的沉积,使衰老提前来临。因此...
展开详情

公务员面试礼仪 考试不要紧张放松心情

服饰。男性求职者一般都选择西装配领带,夏季可以选择衬衣配西裤。袜子以深色为主。女性求职者一般以职业装为主,夏天的常见搭配是白衬衣和黑色职业裙。鞋子以黑色为主。个人建议如果笔试排名较高,就以稳为主,穿搭不出错即可...
展开详情

比较有特色的男生网名很有男人味 最受男人欢迎的网名

1、岁月的颓废2、欲劫无渡3、坑蒙拐骗样样会4、我是绝版i5、烟酒成瘾6、抚琴绘长歌7、最远的距离8、高傲男神9、捂着心说胃疼10、消逝11、心凉透了12、长街13、安九九14、时间枯萎15、作业你个老不死的1...
展开详情

有什么清洁大扫除的小妙招 怎么进行家里大扫除

1、冰箱,清理方法:小苏打2勺倒入1升水中搅匀,浸湿抹布,用来擦拭冰箱内部。效果:冰箱更干净的同时,异味也可以消除。2、沙发,轻微污垢:海绵+洗洁精,对于轻微的污垢去除效果不错,而且清理后看上去更加有光泽。重度...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乔迁新居大门对联

乔迁新居大门对联:
1、横批:春意盎然。
上联:福星高照全家福;
下联:春光耀辉满堂春。
2、横批:吉祥如意。
上联:迎喜迎春迎富贵;
下联:接财接福接平安。
3、横批:可心就好。
上联:良辰吉日喜迁新居;
下联:人兴家旺宜住高楼。
4、横批:乔木莺迁。
上联:乔迁喜天地人共喜;
下联:新居荣福禄寿全荣。
5、横批:栋宇聿新。
上联:吉日迁居万事如意;
下联:良辰安宅百年遂心。
6、横批:方寸福地。
上联:添居室金玉满堂;
下联:栋梁起流芳百世。
7、横批:四海升平。
上联:一马平川进新居;
下联:珠光宝气福满堂。
8、横批:万象更新。
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
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
9、横批:喜气盈门。
上联:福旺财旺运气旺;
下联:家兴人兴事业兴。

亏除去部首有多少画

“亏”字除去部首,还有两画。
亏(拼音:kuī),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亏”和它的繁体字“虧”原是音义都不同的两个字。简体“亏”原是“于”的异体字,字形、字义关系不详。清代王筠认为是“吁”的本字,假借为动词“往”义,并由此引申出“到达”、“在”、“比”义,进而虚化出一系列介词用法,这些意思后世多写作“于”。“亏”字后来成为“虧”的简化字。
“虧”始收录于《说文解字》,许慎认为是形声字,从亏雐(hū)声,本义指气不足,引申泛指缺损,再引申指短、少、差欠,又引申为毁坏,还引申为道义上的亏欠、对不起。又作幸好、幸亏讲。另外“亏”也表示讥讽。

疾行的意思

“疾行”读音jí xíng,汉语词语,意思是快速行走。
出处:
1、《素问·气厥论》:“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
2、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伍员疾行,至于鄂渚,遥望大江,茫茫浩浩,波涛万顷,无舟可渡。伍员前阻大水,后虑追兵,心中十分危急。”
造句:
1、他骑马疾行,在父亲咽气前到达了家中。
2、大队骑马背枪的胡子在山道上一路疾行,偶尔一两个山中猎户看到这群胡子,无不躲得远远的。
3、适才我看到你骑在疾行的巨无霸背上,仍然谈笑自若引吭高歌,如此临危不惧,气定神闲的大将风骨,岂是平常人所能及的。
4、杨龙和林凤仙驾着火龙,在万丈虚空之上穿云破雾,瞬息千里,飞速地朝着东南方向疾行而去。

会操是什么意思

会操,读音为huì cāo,汉语词语,意思是会合举行操演。该词是一个军事术语,古今语意不同,在清朝末年,又称为秋操、大操,意指新军的军事演习,在今天,专指军队的队列训练。
出处:《大辞海·军事卷》:“会操:集中部属对已训课目、内容进行的操演。多用于队列训练,目的是检验训练效果,相互观摩,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常由连、营、团级单位组织实施,并组成评判组,按指定的单位或个人顺序轮流操演,结束后进行讲评。”
造句:
1、每天早晨,同学们在操场上会操。
2、我今天感到非常高兴,能够以检阅官身分出席这次结业会操。
3、我非常高兴出席今天的结业会操,再一次以检阅官的身分,与入境处的结业学员见面。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