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网络交友的利与弊》开题报告1

执笔断江山 范文 报告范文
精选回答

《中学生网络交友的利与弊》开题报告1本文简介:中学生网络交友的利与弊开题报告题目:中学生网络交友的利与弊实施学校: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学生年级:高二年级指导教师王玲课题组成员:组长:胡书磊副组长:李旭航组员:韩金旺马鑫王慧王飞雪周浦玄崔东东蔺莱恩王一帆范杰一、选题理由: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电脑逐渐地走进千家万户,网络也渐渐地被人们

《中学生网络交友的利与弊》开题报告1本文内容:

中学生网络交友的利与弊

开题报告

题目:中学生网络交友的利与弊

实施学校: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

学生年级:高二年级

指导教师王玲

课题组成员:

长:胡书磊

副组长:李旭航

组员:

韩金旺

马鑫

王慧

王飞雪

周浦玄

崔东东

蔺莱恩

王一帆

范杰

一、选题理由: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电脑逐渐地走进千家万户,网络也渐渐地被人们所熟知,成了人们了解世界相互沟通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网络因其使用便捷,信息内容广泛也渐渐被中学生所喜爱。中学生在网上与其他人交谈时,不受时空的限制,方便的与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时不便于说的话说出来。从某一方面来讲,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网上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及思想情况。而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

许多中学生在网上都有网友,网上许多人说的都是谎话,很容易使中学生说谎、受骗,甚至在这些人的“引导”下误入歧途。

网络交友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利用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因此我们提出关于中学生网络交友利与弊问题的研究。

二、研究目开展的目的和意义:

1.使学生了解中学生网络交友的现状。

2.研究网络交友对中学生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

3.揭示不良网络交友可能产生的问题与隐患,并针对这些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4.通过研究帮助同学们更加和了解网络交友,并学会如何更地利用网络交友。

5.通过本次研究学习提高我们参与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三、研究的具体实施:

1.学生成立课题小组

2.活动小组生成课题

3.形成小组研究方案

4.开题论证与交流

5.设计问卷

6.搜集资料

7.发放问卷并统计问卷结果

8.对搜集的资料及调查采访的结果汇总分析

9.学生总结小组活动的收益感受

10.小组总结反思,交流体会

11.以论文幻灯片形式展示成果

四、研究内容:

1.研究中学生经常在什么时间上网,和每日每天上网的时间长短。

2.研究中学生主要利用网络交友从事什么样的活动。

3.研究网络交友中的利与弊,并探讨如何在二者中把握平衡,在其中找到适合我们中学生的网络交友方法,从而达到利用网络交友中有益的一面,克服其消极的一面。

4.寻求如何帮助沉湎网络交友中的中学生戒除网瘾的良方。

五、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准备制作有关上网问题的问卷300份

2.从网络上查找有关网络交友可能产生的利与弊。

3.通过问卷和网上资料分析中学生上网的时间长短和利用网络的用途。

4.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和请教老师,小组讨论,研究帮助网络交友成瘾中学生的方法。

六、研究成果及鉴定方法:

1.每个人将自己的调查经过和感受写成日记和心得体会。

2.所有成员要定期将自己的调查收获和结果汇报,在小组讨论修改,并总结整理。

3.期末进行总结撰写出小论文和结题报告。

七、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第1—3周):参加课题研究培训,开好开题会,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第4—5周):研究编制调查和设定调查对象以及调查范围。

第三阶段(6—10周)对我校中学生网络交友的问卷调查,整理分析调查数据。

第四阶段(第11—14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搜集中学生上网的有关资料,并整理分析资料。

第五阶段(第15—17周):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和修改课题研究报告。准备相关验收材料,完成有关结题验收的准备工作,申请课题鉴定、验收。

八、人员分工

指导教师:王玲,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及指导工作。

小组成员

分工内容

胡书磊(组长)

发言人,制定、发放、回收、统计调查问卷,分析调

查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李旭航

制定、发放、回收、统计调查问卷,分析调查结果。

马鑫

王慧

研究网络交友的现状,相关专家、人员的访谈。

周浦玄

崔东东

研究网络交友的影响,相关专家、人员的访谈。

蔺莱恩

王一帆

研究网络交友的利,相关专家、人员的访谈。

范杰

张涛

研究网络交友的弊,相关专家、人员的访谈。

陈如意

王雨田

找到适合我们中学生的网络交友方法,相关专家、人员的访谈。(同时负责相关资料的保管工作)

九、预期成果表达方式:

结题报告;

个人心得体会

十、所需条件

1.计划访问的专家、人员

校内:本校高一、二、高三的学生、教师

校外:居民、家长、教育局专家。

2.需要的物质条件

实验资料:计算机、照相机、录播教室。

图书资料:有关网络交友的书籍。

交通工具:公交车。

十一、开题总结

研究性课题涉及课内课外的知识较为广泛,能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研究各领域课题中,有利于我们掌握运用更多的知识,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我们完成了这次开题报告。

童年裸奔中年裸婚 2022-07-25 02:27:37

相关推荐

多啦A梦来我家

那天,我正在家里看书,突然一道蓝光闪过,一个蓝色的物体莫名其妙得出现在我家,把我吓得跪在了地上。我颤抖着瞥了一眼,突然发现那个怪物原来是多啦a梦!惊魂稍定的我还没有说出话,它就茫然的问:这是哪啊?我努力从牙缝里...
展开详情

我想当一名音乐家

音乐可以伴人入睡,可以让人快乐,可以干好多事。音乐就像一位可爱的小姑娘,她唱的歌美妙动听。我想成为一名音乐家,用钢琴弹奏出美妙的歌声。如果你在伤心,我会弹奏一首快乐的歌让你开心;如果你在上课时想别的,我会弹一首...
展开详情

雪羊羊公主(2)

第二天,天才蒙蒙亮,雪羊羊便早早地起了床,想游览一下这个羊村。她穿了一件雪白的休闲连衣裤,角上系着紫色的蝴蝶结,脚上穿了一双多功能乳白色运动鞋,看起来既像运动员又像坠落凡间的天使。她打开多功能密码门,走出去,才...
展开详情

哆啦A梦大结局

某一天,大雄如往常般,忘了做作业,在学校被老师骂,也被技安和阿福他们欺负。今天跟往常没什么两样,唯一的变化是多啦a梦没什么反应躺在地板上,大雄不知道哆啦a梦出了什么事,只是哭了整夜。最后大雄想起抽屉里的时光机,...
展开详情

二十年后再相会

时间飞得真快,眨眼间同学们各奔东西20年了。今天,梦想就要成真了,我们全班同学将在母校玉桃园小学聚会,想到就要和那么多同学见面了,是多么兴奋呀!我在家里精心的打扮了一番,镜子前的我,身着华丽的晚礼服,显得楚楚动...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未雨绸缪是什么意思

未雨绸缪,拼音:wèi yǔ chóu móu,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成语结构为复杂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
出自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造句:
1、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2、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3、我们要未雨绸缪,各位同学应及早温习功课以迎接考试。
4、如何预测这些变化,未雨绸缪,取得市场的先机,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5、年轻时就要未雨绸缪,为年老生活所需做好储蓄。

好的故事写于几年几月几日

《好的故事》创作的时间是1925年1月28日。《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原文节选: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这篇散文以梦幻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执著的追求,全文以情绘景,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把自然景物写得优美、壮观,创造了饱含作者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诗的意境。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1、《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采莲曲》唐·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3、《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偶步》清·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5、《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1、含义不同:
无论,表示连词:不管;不论。古义是不要说,更不用说。
不论,指不进行深入讨论、考察或评论;不管,无论;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与它呼应。
2、引证释义不同:
无论:
①连词。不论,不管。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一样。
②不必说;且不说。
③犹不止,岂止。
④不追究。
不论:
①不考察,不评论。
②不议论,不谈论。
③连词。不仅;不但。
④连词。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
3、出处不同:
“无论”出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论”出自战国·荀子《荀子·性恶》:“不恤是非,不论曲直,以期胜人为意,是役夫之知也。”
4、词性不同:
在现代汉语中“无论”仅作为无条件连词使用。
“不论”既作为连词使用,又同时保留了动词词性,成为兼类词。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