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蝴蝶飞飞 范文 报告范文
精选回答

感恩教育课题研究报告本文简介:坊庄完小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一、课题的提出1.社会现状的需要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

感恩教育课题研究报告本文内容:

坊庄完小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儿童成长的需要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此,我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有的学生景仰科学家,有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少数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三:一时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备受溺爱,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只是孩子们以为向长辈们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成只想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二是由于分数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已又多年,感恩教育缺失就可想而知。三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门打开了,空气更新鲜了,但是拜金主义等一些不健康的思潮也进来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感恩情愫缺失。

基于以上思考,从我校德育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本学期我们提前作的感恩教育的相关工作以及取得的效果,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创造感恩教育的新模式,对学校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案,我们设计开展以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为前提,以学校、家庭、社区为场所的反恩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使之成为我校的德育特色。

二、课题组织机构

(一)组织机构

课题组长:闫文霞

副组长:闫观旭

张宁

沈芝云

研究人员:各班主任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感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个舶来词,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知恩”于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情能给于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于行,就是在知恩感恩的基础上,能够懂得施恩于他人,将心中的感知具体化,行为化形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对生命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

我们这个课题研究解决的重点在于对小学生开展的感恩教育从小处入手,从身边入手,教育小学生认识、感受、体验父母、老师、同伴、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让学生懂得感恩,从而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身边人、爱自然、爱社会,并使感恩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

四、课题研究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

1、深化主体性教育理论和孝道教育理论。本课题的研究将扎根于主体性教育理论和孝道教育基础之上,而通过研究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又反过来深化和发展该理论。

2、制定“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的年段目标体系、检测指标和评价方法。

(二)实践意义

1、对于个人而言,感恩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感恩并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他人和社会的恩情的话,那他就不是一个人格完整的、心灵健康的人。感恩有时并非人的天性,需要感恩教育的点拨。感恩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对于人们内心价值秩序的建立、师生间关系的重建以及学生的生命观、自然观、人际交往观等观念的树立,都能起到重要作用,使他们走向谦逊、谨慎、幽默、敬爱、自尊、感恩。

2、感恩教育有利于形成学校、家庭良性互动的社会德育氛围。通过系列感恩活动,让学生的心灵不断撞击感激的区域,告诉学生要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哺育,感谢自然原恩赐,感谢社会的关爱,感谢别人的鞭策……只有这样具有极强可塑性的学生才能“心会跟爱一起走”,并以爱心来回报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

3、本课题研究通过将儿童的活动与交往为路线,将学校、家庭、社区联成一个主体网络,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在“开发利用德育资源、深化道德活动体验,促进学生品德自省内化”这一研究领域有所突破,通过唤醒学生的知耻心和感恩心,进而培养和完善学生的道德和法纪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课题研究的研究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学会一定的感恩方式,养成感恩习惯。

2、通过资质的各种感恩活动,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在生活和学习中互相帮助,乐于助人;感激自然的赐予之恩,使“爱护环境,保护自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与措施

(一)研究思路

要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延伸(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以角色换位、实践体验为行动策略,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营造感恩教育的校园环境。

感恩教育要取得成效。需要有良好的教育气氛和校园环境建设。我们主要通过校园的物化和人文环境的建设营造感恩氛围。物质文化环境是无声的老师。文化环境的精心设置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真正起到“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心护花二月风”的效果。

(1)在我们精致和谐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感恩的氛围:

(2)在教室开辟了“班级感恩文化角”,设有“身边处处有恩情”、“感恩温馨语”等栏目;

(3)在校园的墙面上,悬挂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感恩名言诗句;在每天的晨间谈话和校园午间新闻中,《感恩的心》、《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旋律优美、感人肺腑的感恩歌曲被反复传唱。这些自然和谐的举措,呼唤着孩子的感恩之心。

2.加强学科教学的感恩渗透

通过挖掘语文、思品、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的相关育人因素,整合和优化,在课堂中有机渗透。例如语文老师可以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讲解或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道理。这种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讲,生动有趣。吸引力特别大,效果应该是非常显著的。

3.展开感恩教育活动,

我们以《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等小学德育的纲领性文件为依据,以“一片孝心回报家庭、一份爱心回报他人”、“一腔热心回报社会”为基本内容和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把握生活切入点,将感恩德育目标进行科学整合,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在道德知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方面提出具体分层次的要求。学校德育和学科教育相互结合,创设感恩教育的平台与氛围。所以我们首先要创设一个感恩教育的和谐环境。学校德育还可以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利用学科教材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渗透。全体教师改变观念,充分认识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课题目标。

4.建立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纽带,

争取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共同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与家长达成共识,争取家校共同实现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孩子是一面镜子,照着我们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的表现便是我们家长教育的回应。许多时候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更多时候则更需要我们去引导感悟。所以作为家长,不仅要给孩子爱心、榜样、机会,更需要学会珍惜、欣赏、肯定孩子的示爱和感恩的表现,我们的孩子才会不仅有爱的意识,更会有那些感恩的行为。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电话联系、广播电视学校、家访等方式让家长了解我们课题实施的意义,以共同实现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5、利用影视媒体的感恩熏陶

利用优秀电影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熏陶,在愉快的影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培植学生的感恩心,提高学生道德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

(二)研究活动的具体策略:

1、对父母的感恩。

一个人只有爱父母,爱家人,才会爱他人,爱祖国,所以对父母的感恩是最基础的。

(1)首先开展体验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可结合母亲节、妇女节、父亲节等开展如“一日护蛋行动”、“听妈妈讲怀孕的故事”、“做一天家务”、“为父母洗一次脚”、“给父母过生日,亲手制作小礼物”等活动。

(2)观看亲情影片,联系自身,激发情感。

(3)在切身体验的基础上,上升为情感的具体表现。2——3年级的小学生给父母送一句温馨的祝福;4——5年级的小学生写一篇亲情作文。举行主题班队活动。

2、对老师的感恩

(1)了解老师一天的工作内容,酌情开展“我当小老师”的体验活动,体会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精力。认真学习、主动帮助老师做如擦黑板等力所能及的事,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

(2)进行征文或演讲比赛,抒发对老师的爱和感激。

(3)教师节为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表达感恩之心。

3、对同伴乃至他人的感恩

(1)“我的同伴”主题活动,可以选择征文、班队会、交流等方式进行。

(2)发现身边帮助过自己的人,如医生、邮递员、清洁工等。

(3)结合“学***”开展回报活动,帮助社会上弱势群体,如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为生活中有困难的同学献爱心等。

4、对自然、对祖国的感恩。

(1)了解大自然为我们的生存提供的物质条件,人类对于自然的依赖和利用,感受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开展“环保小卫士”等活动。

(2)了解祖国的地大物博,更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取文献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八、课题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1月)

1.建立课题研究组,明确分工

2.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3.前期调查表

4.组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5.调查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4月)

1.根据实施方案开展具体的实践工作,

2.不断修正和完善实施方案

3.中期调查表

4.注重材料的积累和归档

5.做课题中期总结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5年4月---2015年12月)

1.课题组成员完成研究成果,进行资料整理

2.完成结题论文,研究报告

3.感恩教育展示活动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

我校十分重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倡以人为本,以德治校,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倡导“孩子的笑脸是学校的阳光”。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家长学校、教师、家长已基本形成了育人共识,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另外,我校在本学期已经做了一些感恩教育的相关实践活动,为此课题的开展打下了基础并积累了一些经验,此次课题的申报给我校感恩教育的开展指引了方向,使活动的开展更加制度化、规范话,坚定了我们深入开展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完成本课题也具备足够的条件。

1、组织保障:校长为课题组总负责人,作统筹安排;教科室具

体落实、业务指导。

2、成员保障:课题组的每位实验教师都是通过学校上会讨论,权衡各方面能力和条件精心挑选成立的一支富有创造力的队伍。

3、制度保障:制定课题研究实施制度、课题组成员定期学习制度和成果奖励制度。

4、经费保障:学校将提供课题研究所必要的研究经费。

5、时间保障:课题研究紧密结合教师的教学与教育工作展开,

不致教学与科研产生时间冲突;同时学校将为课题组成员的学习交流提供保证。

6、技术保障:学校将聘请专家为科研提供基本技术指导。

7.德育资源保障:有效的德育活动离不开德育资源的支持,我们尝试充分开发利用和挖掘整合德育资源。这里的德育资源是指个体经历的一切生活资源,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劳动实践等等条件性资源和学生的知识、技能、经验、创意、感受、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材性资源。开发和利用德育资源我们更多的是借鉴心理辅导的活动方式,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制订感恩教育内容,在学科教学中,在***开展的活动中冲破传统德育的束缚,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亲自体验,发现问题,主动、独立地表现自己,感受生活,自我教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坊庄完小

2015年9月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

坊庄完小

2015年9月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报告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

坊庄完小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结题报告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

坊庄完小

坊庄完小《德育教育的突破口——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课题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打死你……”一个孩子暴躁地向自己眼前的一位老人怒喊着,仿佛与老人有着深仇大恨,可谁能想到这位眼前的老人,其实就是这个孩子的爷爷,而孩子愤怒的原因,只是因为爷爷不答应给他买校门口小店里的肉串。这耐人寻味一幕就曾经发生在我校校门口,当时正是放学的时间,有许多家长和老师都目睹了这一刻,看着愤怒的孩子,爷爷沉默了……在他苍老的面容上有的只是惊讶和无奈。围观的家长们在议论“这孩子怎么这么霸道”、“这爷爷也真是的,不就是几串肉串嘛,就买给他好了”、“原来不止是我们家的孩子会吵着闹着要买这个买那个”、“学校老师是怎么教的……”这时,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心中一阵翻腾,脸上也不禁传来阵阵燥热。我们开始思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

、“尊老爱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不报非君子”,唾弃“忘恩负义之人”痛恨“恩将仇报之徒”这些传统美德怎么在我们的孩子身上看不到一丝踪影?是我们教育者的疏忽,还是家长的纵容;是孩子本性始然,还是环境的影响……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如何孝敬和尊重父母,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看待父母、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很难想像这个人怎么还会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我们的孩子迫切需要经受感恩教育,孩子们心灵深处那颗感恩之心急需唤醒。因此,我们学校认为有必要将感恩教育列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框架,并希望通过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感恩教育让孩子们懂得——知恩·报恩。

二、研究设计

(一)课题界定

感恩教育:

感恩“即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感恩教育最先起源于西方一些国家的感恩节。西方国家的感恩节只是一种形式,但它告诉人们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又是缺乏人文关怀、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表现。

国内很多机构和学校在感恩教育研究上作了很多探索,如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研究课题《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研究。北京市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是《尊重

基础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通过“尊重”作为传统道德和现代道德的结合点。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提出:学会感谢,感谢生活,感谢帮助自己的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尊重知识。

本课题中提出的“感恩教育”,是通过建立学校“感恩教育”管理网络——系统性;创设良好的校园感恩教育工作环境——体验性;成立一支强大的校外“感恩教育”辅导队伍——参与性;成立课堂主渠道实施小组,在各门学科中渗透感恩教育——学科性;开设传统节日感恩教育实践体验活动——活动性等措施来培养学生形成知恩、感恩、报恩的道德素质。

(二)研究的目标及预期成果

1、本课题预期通过一年半的时间达到以下目标:

(1)师生、学校在感恩教育中得到提升

①学生初步具备知恩、报恩素质。

②学校形成感恩氛围。

③老师具备感恩素养。

(2)探索出一条适合小学生的以传统节日为特质的感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预期成果:

(1)撰写第一二阶段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报告。

(2)积累感恩教育的相关案例,作出相应的解读。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西方国家的道德教育主要以宗教为基础。重视拯救灵魂和培养良好行为目的。道德教育从初始就与宗教密切联系,与宗教一起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西方孩子从幼年起就接受了“要感谢上帝的赐予,感谢他人的帮助……”等感恩思想,并通过感恩节等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处处受到感染。美国人非常重视每年的感恩节,在这一天,他们会采用各种形式表达对上帝的感谢,表达对亲友的感谢……美国在90年代初提出的10点建议中,要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等美德,并在行为上有所体现。美国中小学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和美国精神教育的课程,一般有社会课来承担。同时也注重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学习任何一门专业课都要回答三个问题: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他说涉及的社会和经济的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日本的一些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他们的感恩教育主要是讲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给予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我们应该感谢老师;他人关心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人。这些看似朴素的感恩教育中却蕴藏着深刻的人情味和人文关怀。而中国的感恩教育更是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

1、研究策略

我校主张由点到面,先研究后推广的方式。

2、研究的操作思路

知恩教育、报恩体验:问卷调查,摸清现状

联合教师、家长、德育专家对现状会诊

系统总结问题原因

分析传统节日,寻找相关的有用点

整合传统节日和学科教学、校园环境、教师教学策略、大队部工作、家庭教育策略

制定知恩教育和报恩体验具体实施体系

具体操作

达到研究目标。

三、操作实践

(一)以学科渗透为方法的知恩教育

1、设定教育目标

通过研究、开发传统节日文化中的适合对当代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资源,使不同年龄的孩子都能够不同程度地懂得感恩。为此,我们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设定了不同的教育目标,例如:低段学生要懂得感谢父母、感谢师长、感谢同学、感谢环境;中段学生要懂得体谅父母、感谢生活、懂得心中有他人;高段学生要懂得为父母分忧、感谢祖国、回报社会。

2、各门学科的整合

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都蕴涵着丰富的感恩因素。其中,语文、思品教材中就有许多感人至深、充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如品德课中的《父母的疼爱》、《我从哪里来》、《祝你生日快乐》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资源。为此,我们对各学科中的感恩教育资源进行了筛选和整合。

3、以思品课为教学主渠道

思想品德课是实施感恩教育的主渠道,但感恩教育不是独立于其他诸课程之外的单独存在的一育,也不是只在特定的思想品德课以及“感恩实践体验活动活动”中存在。现在的思品课教学中有许多课程内容中就包含着感恩教育,例如:一年级的《我的爸爸和妈妈》中就要求学生叙述爸爸妈妈为自己所付出的辛苦,让孩子们从心里爱自己的父母,以父母为荣,感谢父母,让孩子们体会父母的辛苦,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及长辈对自己无私的关怀,从而分担家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并不乱花零用钱……我们力图让孩子们在课堂中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导之恩、长辈的关爱之恩、祖国的培养之恩、环境的给予之恩……

(二)以活动体验为途径的报恩教育

1.利用每月节日特点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如三八妇女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教师节、国庆节、春节等节日对学生进行尊老敬老、亲情友情、勤劳节俭等教育。

2.探索实践体验活动

我们力图开展各种丰富多采的实践体验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生动活泼、潜移默化地接受感恩教育。我校结合实际,在寒假和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学会孝敬、学会感恩”、“孝敬实践五个一活动”、

“走向社会、学会关爱”等。

实践体验活动主题的产生是先由教师发现或引导学生发现他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从中捕捉或提练感恩教育活动主题,然后利用综合实践体验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去见识、接触这一方面的所有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亲身体验的活动,让孩子们从真实的感知,深深体会到父母、长辈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感恩的情怀!

参考文献

1.李伟平、姜明红:《感激教育的思考和实践》载于2004.7

1、

2.鲁洁主编《德育新论》2004版

3.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课书实验本——品德与社会(全册)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全册)

参与人员:

校领导及各班班主任

2015年11月

坊庄完小“农村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懂得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让每个学生的心中充满爱心,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动力,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当每个人细细品味别人为自己付出的辛劳时,一些不满就可能消弭,幸福之感便会油然而生。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的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每个学生人生的必修课。只有学会了感恩,人的内心才会充满温馨,人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我校是的一个农村学校,其中有许多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为了这些学生学习无忧,家长能供得起其子女读书,学校多方面开辟渠道,为他们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近年来,国家实行两免一补,解决了很多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同时,资助我校学生的单位、个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单位、个人与我校的贫困学生结成了对子。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社会、个人的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帮助我们的人呢?那么,我们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厚爱。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广大同学更深刻地理解感恩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投入到感恩的实践活动中来,使更多同学感恩的心升起,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明白一个人一定要知恩言谢,对给予自己帮助和关爱的人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同时要让我们的教师也深深地体会感恩的必要性,努力地将社会的爱心转化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我们把“感恩”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要让我们前进小学的所有学生都明白“感恩”,学会怎样去“感恩”。

小学生正值儿童时期,属于未成年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建立时期,需要对他们进行保护和正确的引导。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精神要求,鉴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道德的缺失和信仰的危机给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地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因此,我们想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校德育工作的全面进步。

经过深刻的反思与研讨,我们认为,感恩不仅仅是道一声“谢谢”,她要有丰富的善良的情感作“根基”;

感恩,也不仅仅是礼貌而已,她要有帮助他人的心作“地基”;感恩,更不是人为地做秀,她要有希望别人美好的美德作“路基”。学会感恩,能更懂得珍惜;学会感恩,能更懂得进取;学会感恩,能更懂得宽容。有一份感恩的心,能使学生更快乐和健康地成长。因此,根据我校的校情,对学生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的“感恩文化”,更能突出我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促进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校德育工作的全面进步。

(二)课题的界定与内容

界定:

本课题通过研究,探索出新形式下农村学校对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方法。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他们相互信任,学会尊重,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懂得关爱他人,感激生活,并从中认识到每个人的社会责任。

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感恩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2、小学生感恩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研究。

(1)孝敬父母。

(2)尊敬师长。

(3)关爱他人。

(4)感激社会、感激自然。

(5)感激生命。

坊庄完小“农村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成果概述

在西方国家有一个专门的“感恩节”,为了学会感恩,在节日的这一天,全家人欢聚一堂感谢上苍在过去一年里的仁慈和恩惠。西方的感恩是一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人们从小就懂得了感恩,就懂得了仁慈善良,就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人本主义教育。西方发达国家的慈善事业非常普遍,人们的慈善行为也比较常见,这就是感恩教育的结果。在孝道方面,古人堪称我们的典范,在古时,孝道是做人的一个起码原则。古谚语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施恩不图报,知恩知报,这是人类的共识,它超越了民族,文化,国体,时代。

目前小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他们对周围的一切熟视无睹,麻木不仁,觉得家长以及他人给予他们的都是理所应当的.不会感激、不会感动、不懂关心;甚至骄横、自私、懒惰。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在感恩教育方面做一番研究,通过研究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他们相互信任,学会尊重,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懂得关爱他人,感激生活。探索出新形式下农村学校对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方法。因此确立了研究题目:“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

通过研究,实现了如下几个目标:

1、通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感受、体验到别人对自己的关爱,激发他们的感恩意识,学会运用适当的感恩方法。

2通过教育,使学生拥有健康的、积极的心态,学会用爱心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3、通过对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形成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体系。

在研究过程中,我以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培养的研究为重点,以行动研究法为核心,辅之调查法、

文献法、个案法等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开展感恩教育以来,师生中,会感恩的人多了,与人顶嘴的少了;会做家务的多了,伸手不劳动的少了;会节约钱粮的多了,吃零食进网吧的少了;会助人为乐的多了,与人闹矛盾的少了;会遵纪守法的多了,违规违纪的少了;学习求上进的多了,没进取心、没荣誉感的少了;会讲奉献比爱心的多了,自私自利以我为中心的少了;会讲礼貌、讲道德的多了,不讲文明、不讲公德的少了。同学间每天早晨见面时相互问好鼓励成为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校没有发生一起打架违规事件,没有出现一起违法违纪案件,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从调查中发现,我校的中学生现在已懂得“应尽力为身边的人做些事情”、“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要有感恩之心”等道理,有些学生也从行动中表现出来。有些学生看到老师很累,主动走到老师身边给老师给你一个问候“老师,你很累吧。”很多学生在家里也会帮忙做些家务。说明,学生的感恩行为和意识是可以培养的。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我们老师的视野更加开阔,活动组织能力、研究能力等也都得到了提高。相关的论文课题获奖,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丰富的感恩活动中,促进家长进一步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使其教育方法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同时,家长的思想也得到了净化、升华。就如一为家长说的:“学生懂得了要记得他人的好处,要感恩。我们大人也一样,有了这样心态,一切觉得好了。”

通过一年以来的研究工作,我发现要实现对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1)学科渗透感恩教育。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的、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2)在校级、班级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学校、班级范围内定期请名人、专家进行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安排专题的感恩教育活动,于感恩教育与活动之中。

(3)家校联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校和教师经常和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感恩教育成功的经验,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调一致。

(4)利用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组织学生到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进行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某种感恩体验教育。

通过研究,我收获了在小学生感恩教育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得到了丰富的相关经验。同时,在与学生、家长、老师的沟通交流中我也收获了感动、理解和尊重,这些都是宝贵的。与此同时,我积攒下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资料,为今后继续研究打下了基础,我撰写的相关论文也获得了市级优秀论文。

在研究过程中,我对教育科研有了更深的认识,掌握了更多的科研方法和技能。教育科研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探索、前进。

思念是一种病 2022-07-08 19:03:23

相关推荐

如何更改图片上的文字 这个方法还是很简便的

用美图秀秀就可以更改图片上的文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在电脑上下载并打开“美图秀秀”,点击“美化图片”。选择“打开一张图片”,打开需要修改的图片。点击“消除笔”,涂抹需要修改的文字。点击“应用”即可消除文字。打开...
展开详情

神兽放假经典语录 神兽放假经典唯美语录

终于放寒假了,各路神兽欢聚一堂,势必闹个天翻地覆。“神兽”归笼!妈妈送孩子返校后哈哈大笑:他不开心我开心开心开心,在家三个月的神兽终于归笼了,期待俩个月后的蜕变!这周日是不是工作日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家里的...
展开详情

打扮自己9大技巧 让你一天都美

妆前乳之前,用纸巾轻压全脸:清洁皮肤后,在涂抹妆前乳之前,用纸巾轻轻压于全脸。肌肤外多余的油脂会容易造成脱妆。切记不要使用吸收力过强的吸油面纸,适度地吸收油脂还是使用纸巾最恰当!别忘了检查容易出油的t字部位和鼻...
展开详情

?怎么读 ?的拼音是什么

的拼音:mì和miàn。的笔画共12画。的部首为言。的解释:《集韻》眠見切,音麪。《類篇》誘言也。...
展开详情

经典个人签名 最经典的个性签名

人生到老不容易,不能事事都如意。一杯苦酒对月歌,歌不尽离愁,明月清风与谁说,说不出寂寞。快乐不像烦恼那样随时随地的跟随在你的身边。你在飞奔,我在行走!可我,永远不会摔倒。时光不老、我们依旧还在。哥,不寂寞。因为...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又何间焉的焉是什么意思

“又何间焉”的“焉”是疑问语气词,可译为呢。出自先秦左丘明的《曹刿论战》。
原文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位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身边的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文章的语言,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都极为简洁精炼,表意说理,通达晓畅。行文中散句、排比、偶句错落有致,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其中曹刿的语言尤为精彩,如战场上的指挥用语,简短明确,这不仅衬托出战事紧迫无暇论析战争策略,也表现出曹刿思维敏捷和临战时坚定而自信的心态。

描写冬天的古诗 (全诗)

描写冬天的古诗 (全诗):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韩愈《李花二首》
6、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刘驾《苦寒吟》
7、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商鞅变法的时间

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在公元前356年、350年先后两次实施。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
经济措施:
1、废井田、开阡陌:
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商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
3、统一度量衡:
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如今传世之“商鞅量”,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商鞅还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袒露与坦露的区别

袒露与坦露的区别:
1、两者的具体含义不同。
袒露用于表示事件、物体,指毫无掩饰的表露,也指暴露,无遮盖,露在外面,显露。坦露多用于表示思想情感,指坦率地表露(思想、情感)。
2、两者的具体用法有所区别。
“坦露”和“袒露”都可以表示坦率地表露,但如果只是用语言文字表白,并未流露在他人面前或暴露在众人面前,就只能用“坦露”。
袒露造句:
1、我向妈妈袒露了我的想法,得到了她的支持。
2、天太热,他袒露着上身。
3、农民们袒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
造句:
1、他解开上衣,坦露着胸膛,跨马而去。
2、一年多以来,他首次就上赛季的冲突坦露心声。
3、这时不宜向别人坦露心声或与别人分享你的秘密,相反,这时适合倾听别人。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