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情况的报告

永不言败 范文 报告范文
精选回答

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情况的报告本文简介:关于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情况的报告——在市十四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现在,我就《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情况作如下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一、开展“十一五”

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情况的报告本文内容:

关于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情况的报告

——

在市十四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现在,我就《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情况作如下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开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的意义及评估方法

(一)“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的依据

1.法律依据。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人大常委会监督法》为本次“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提供了法律依据。《人大常委会监督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在实施的中期阶段,人民***应当将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规划经中期评估需要调整的,人民***应当将调整方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2.规划依据。为确保《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规划纲要》第三十三章第四条提出,在“十一五”规划实施过程中,要进行中期评估,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的意义

《规划纲要》作为中长期规划,战略性、长期性和超前性是它的特点。而中长期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受国际国内环境变化、不可抗力等多种因素影响,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此及时做出总结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十分必要。《规划纲要》于2006年1月经市第十三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批准实施。目前,规划实施时间已经过半,经济发展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对《规划纲要》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分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保障《规划纲要》目标全面实现的新措施,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规划手段在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推进《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有利于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同时,通过中期评估,还有利于实现从“重规划、轻实施”到“规划与实施并重”的转变,有利于各部门对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保证“十一五”规划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的原则和相关事项设定

《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参照,只能结合实际,对照《规划纲要》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为能对《规划纲要》做出比较准确的评估,我们对这次评估原则、评估对象、时间节点和评估内容作如下设定。

1.评估原则。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评估既要全面兼顾,更要做到重点突出,针对《规划纲要》的特点及实施情况有重点地加以评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对有明确指标的目标,在定量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对无明确指标的目标,采取定性描述与分析。

2.评估对象。“十一五”规划实际是一整套规划体系的总称,《规划纲要》是其中的纲领与核心,也是唯一由市人大批准实施的文件。因此,本次评估的对象是《规划纲要》,我市“十一五”其它区域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不在这次评估的范围之内。

3.时间节点。鉴于2008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没有正式公布,因此数据采用的时间节点以2007年底为准,适量选用一些2008年上半年快报数。在工作内容表述上,时间截止到2008年6月底。

4.评估内容。《规划纲要》具有法定效力,中期评估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内容来进行。特别是评估对照的目标和任务,均围绕《规划纲要》展开,同时将市***和有关部门为适应变化了的发展形势所采取的新举措及取得的新成绩也在总结中加以描述。

二、《规划纲要》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及主要成效

(一)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基本达到时序进度要求

《规划纲要》的主要目标有15项,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指标为约束性指标,城乡居民收入和城市化率为导向性指标,其余均为预期性指标(参见附表一)。“十一五”前半期,我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据统计,《规划纲要》15项主要目标中,进出口总额和财政收入2项指标已经达到《规划纲要》终期目标值;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利用内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化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城镇登记失业率等11项指标达到进度要求;城镇新增就业和利用外资等2项指标完成度相对较低,但如果保持目前增长态势,5年累计目标也可以完成。现分述如下(参见附表二):

1.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计算,2006年、2007年分别增长16.1%、15.1%,2008年上半年预计增长15%,均达到《规划纲要》年均增长15—17%的要求;2007年生产总值规模达到286.90亿元,比2005年净增104.85亿元,时序进度良好。2008年上半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8亿元。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07年底已达39847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5%以上,超过《规划纲要》14.8%的要求。

3.财政收入:2007年已达50.28亿元,从数值上已经达到《规划纲要》50—55亿元的目标;2008年上半年财政收入达36.22亿元,扣除海关关税后为26.13亿元,预计全年扣除海关关税后也将超过50亿元。

4.固定资产投资:2006年、200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达211亿元,年均增长24.4%,达到《规划纲要》年均增长21—26%的要求,2008年上半年实现投资***.85亿元,增长28.6%。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6年、2007年分别增长15.1%、17.5%,高于《规划纲要》12%的要求。2008年上半年增长23.6%。

6.进出口总额:2006年、2007年分别达22.01亿美元、29.24亿美元,已经超过《规划纲要》21亿美元的目标。

7.利用外资:2006年、2007年累计利用外资2.15亿美元,2008年上半年为1.2亿美元,累计完成目标的33.5%。

8.利用内资:2006年、2007年累计利用内资104.22亿元,2008年上半年为48.5亿元,累计完成目标的50.9%。

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6年、2007年分别增长18.5%、17.6%,高于《规划纲要》11—12.3%的要求。2008年上半年增长13%。

10.农民人均纯收入:2006年、2007年分别增长15.4%、19.3%,高于《规划纲要》10.6—12.5%的要求。2008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20%。

11.人口自然增长率:2006年、2007年分别为3.83‰、3.95‰,符合《规划纲要》低于6.5‰的要求。

12.城市化率:2006年、2007年分别为58.0%、58.8%,随着城乡一体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化率70%的目标可以达到。

1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2006年、2007年分别下降5.2%、4.5%,均超过年平均4%的目标任务。

14.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06年、2007年累计已达29778人,2008年上半年为11037人,累计完成目标的40.8%。

15.城镇登记失业率:2006年、2007年分别为4.3%、4.2%,2008年上半年为4.01%,已接近达到《规划纲要》4%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附表一)

2010年

年均增长(%)

指标属性

1

地区生产总值(当年价,亿元)

400—450

15—17

预期性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05年价,元)

50000

14.8

预期性

3

财政收入(亿元)

50—55

15.8—18

预期性

4

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亿元)

700—800

21—26

预期性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75

12

预期性

6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21

10

预期性

7

五年累计利用外资(亿美元)

10

预期性

8

五年累计利用内资(亿元)

300

预期性

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6000—17000

11—12.3

导向性

10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5500—6000

10.6—12.5

导向性

11

人口自然增长率(‰)

6.5

约束性

12

城市化率(%)

70以上

导向性

13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比2005年降低18%左右

预期性

14

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10

预期性

15

城镇登记失业率(%)

4

预期性

“十一五”前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完成情况(附表二)

2006年

2007年

2008年上半年

实际

增长%

实际

增长%

预计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243.62

16.1

286.90

15.1

148

1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34313

16.0

39847

15.0

财政收入(亿元)

35.75

47.4

50.28

40.6

36.22

45.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92.33

20.4

118.7

28.6

***.85

28.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48.***

15.1

57.16

17.5

31.92

23.6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22.01

69.8

29.24

32.8

18

22

利用外资(亿美元)

1

66.6

1.15

15

1.2

111

利用内资(亿元)

45.76

61.2

58.46

27.8

48.5

76.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1280

18.5

13266

17.6

7440

13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3869

15.4

4614

19.3

3095

20.3*

人口自然增长率(‰)

3.83

3.95

城市化率(%)

58.0

58.8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5.2

-4.5

-4

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14219

15559

11037

城镇登记失业率(%)

4.3

4.2

4.01

注:*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正相关,但不完全相同。

(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十一五”规划执行两年多来,我市正处于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阶段,工业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它产业,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5年3.5:61.7:34.8转变为2007年的2.7:67.7:29.6(产业发展情况见附表三)。

工业保持快速增长,发展质量明显提高。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21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7.94亿元。其中,有色控股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20.38亿元。2008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数已达225家,主营业务收入预计达410亿元,超过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2006年和2007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分别为230.9和247.5,预计2008年上半年达到260左右,比2005年高出80个点左右。大力实施品牌和质量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到2007年底中国名牌产品达4个,中国驰名商标1件。“三三三”产业体系初步成型。铜工业快速发展,电子、纺织产业呈集群化发展。相继建成投产了铜板带、黄铜棒、金隆电解铜改造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了年产25万吨铜线杆、精达公司搬迁改造等铜工业项目,2007年,铜工业产值已达391.17亿元;相继建设了聚酯膜、覆铜板扩建、永创电子、晶赛电子等一批电子项目;建设了纺织服装城,完成了华源公司整体搬迁改造。能源、化工、建材基地不断壮大。钛白粉、苯酐生产能力成倍提高,安纳达钛业成功上市;上峰第二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国电铜陵电厂一期顺利建成,电厂六期项目开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接续产业发展也在加快。有色矿山冶炼装备、三佳模具成套设备、蓝盾环保设备以及阀门制造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开工建设了年产30万台汽车发动机项目;高强合金衬板、铜合金粉、焊接材料等产品技术和产能均有大幅度提高。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建成投产了年产500万瓶脂肪乳项目,但行业发展仍存在较大压力。

服务业实现了较快增长,服务业促进就业作用显现。2006年、2007年服务业增长分别达10.8%、12.2%,如不扣除价格因素,则可达13.1%、15.6%。服务业从业人员由2005年的16.52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17.96万人,占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0.6%,成为就业的主体。两年来,以物流业为重点,加快生产***业发展,制定了现代物流业发展实施方案,颁布了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意见,启动了横港物流园建设。加快生活***业发展。建成铜冠商业广场、铜陵商城、苏果超市、合家福超市等购物中心以及铜陵大市场、井湖大市场、苏宁大卖场、国美电器、宏图三胞等大型专业市场。旅游业发展进一步加快,新增4A

和3A级景区各1处,2A级景区4处。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到2008年6月底,已累计实现房屋新开工面积达300万平方米,竣工住宅130万平方米。到2007年底,我市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28平方米。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2006年、2007年农业总产值分别达11.54亿元、12.77亿元,分别增长7.9%、14.7%。先后完成了江堤加固、45座水库除险加固、骨干排涝泵站改造等水利工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实施专项补贴,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稳定了农业播种面积,促进了生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养殖业稳步发展。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龙头企业规模和数量快速扩张。

县区与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县区3个开发区成为省级开发区,铜陵经济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市循环经济工业试验园、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成为省级试点。县区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的比重逐步提高,2008年上半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已占全市规模工业的35%。铜陵县经济发展进入全省动态十佳县行列。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民营企业素质不断提高。2008年上半年,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74.4亿元,增长20.2%,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十一五”产业发展情况(附表三)

2010年目标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规模以上企业个数

300

159

177

213

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1000

385.74

576.59

717.94

工业增加值

亿元

230—260

99.36

149.77

179.21

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130—140

63.29

73.42

84.91

农业增加值

亿元

9—10

6.49

7.06

7.65

(三)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

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先后编制完成了东部、南部城区分区规划,天井湖地区、车站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大铜官山公园概念性规划。按照《规划纲要》要求,城乡产业和空间布局渐趋合理。

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十一五”以来,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6.57亿元,全市等级公路里程突破1000公里,基本完成了《规划纲要》目标,合铜黄高速、沿江高速建成通车,初步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依托,以“六纵六横”干线为骨架,村村通水泥路为支网的交通格局。铜九铁路建成通车,沿江城际铁路开工在即,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列入国家铁路建设规划,铜陵港被国家定为万吨级海轮进江终点港,码头、锚地等工程建设进展加快。

城市建设取得较大成就。“一主两副”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到2008年6月底,共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67.25亿元,建成区面积增加到59平方公里。新建和改造了铜都大道、石城大道、学士路、天山大道等城市主干路网,新建改造城市道路57.65公里,人均道路面积增加到10.8平方米。建成了三水厂二期扩建工程,新增城市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日,完成县城及重点镇(乡)区域供水国债工程和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全面实施了天然气改造,城市燃气供气能力增加至2亿立方米/年,城市燃气普及率达92.3%。公交运营线路增加至16条,年运营里程达1000万公里以上。编制完成了《铜陵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83平方米,绿地率达40.93%。建成了狼尾湖泵站和环天井湖污水截流工程,市新民污水处理厂正常安全运行,西湖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顺利,城市污水处理率达57%,2008年底有望达70%。城乡电网改造进一步完善,500KV西通道基本完成。

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光缆和宽带已经覆盖到行政村,互联网出口带宽已达到10G,数字电视转换基本完成,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有了长足发展,“数字铜陵”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启动了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了全部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实施了村庄规划整治和建设美好家园活动,农村面貌一新,涌现了一批示范村。在“村村通”的基础上,实施了“户户通”工程。农村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杜鹃花”工程稳步推进。在行政村普及村级文化活动室、电教室建设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全面启动,2007年改(扩)建了20所农村中小学。2008年,将再改(扩)建20所农村中小学。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真正的免费教育。完成县妇保所、顺安血防组和8所乡镇卫生院项目建设,培训农村卫生人员900多人次。2008年还将完成4所乡镇卫生院、35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2008年上半年,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方案》,城乡一体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四)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循环经济深入发展。大力推进市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农业经济循环试验园区建设,铜冠冶化、方圆化纤、亚星焦化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即将建成,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试点项目和重点攻关课题正在加紧实施,循环经济体系不断完善。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步伐加快。严格项目节能审查,出台了《铜陵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加强水资源管理,成立了***;集约和节约利用土地;推进节能降耗责任制。实施余热余压利用,海螺水泥公司两台余热发电机组并网发电。加强重点行业的原材料消耗管理,推广墙材改革,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全市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扎实开展。全面启动了生态市建设,坚决淘汰、关闭不符合产业政策、环境污染重的落后生产设备和工艺,实施了有色一冶鼓风炉关闭,钢铁厂、焦化厂搬迁,实施“上大压小”,水泥行业关停了80%以上的小水泥,电力行业关闭了两台12.5万千瓦小机组,重点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量均达到省***下达的年度目标,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年大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超过320天,已达《规划纲要》目标。

(五)各项改革逐步深入

根据《安徽省“十一五”国有骨干企业改革重组规划》要求,全面完成了我市4户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现代制度的任务。通过资本运作,有色控股公司铜业实现了整体上市,安纳达成功上市,三佳集团、精达集团、铜峰集团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2007年7月,有色第一冶炼厂等3户第二批政策性关破项目正式进入法律程序。我市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办社会工作进展顺利。公益性企业产权改革取得突破,首创水务、港华燃气挂牌运作。商贸企业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商业企业和部分中小企业实行属地管理,完成了粮食系统、商业系统企业债务整体打捆核呆工作。金融改革稳步推进,4家城市信用社重组成功,顺利融入徽商银行;铜陵县农村信用联社、郊区农村信用联社分别组建成统一法人农村信用社、铜都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挂牌营业。2008年上半年,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改革步伐加快,全面启动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革工作,在全省率先启动行政管理体制“大部门”制改革。

(六)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

“引进来”水平加速提升。通过改进招商方式、优化投资环境,引进了汽车关键零部件、纺织服装工业城、普莱克斯气体以及新亚星焦化等一批内外资重大项目。全市利用外资2006年突破亿美元大关,2008年上半年达1.2亿美元。2006、2007年实际到位市外内资的年均增长率达43.5%,2008年上半年增长速度提高到76.7%。在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推动下,2008年以来招商引资氛围明显好转,全市成立招商小分队112个。

“走出去”战略加快实施。境外设立企业和争取外经权工作取得突破,获取铜陵以外的国际、国内资源成效显现。铜陵有色成功购并池州冶炼厂,与紫金矿业、建发股份共同收购了拥有秘鲁白河铜矿的英国上市公司;六国化工顺利收购颖上鑫泰化工、宿松磷矿和参股宜昌磷矿。

对外经贸不断扩大。在国家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外贸政策影响下,电解铜出口大幅减少,但其它一般加工产品出口仍有明显增加。由于铜精矿进口大幅增加,且铜价高位运行,我市对外贸易保持高速增长,2006年、2007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达50%。

(七)人才强市战略稳步实施

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益显现,2007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59%;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8家,占规模以上企业的22.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共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企业技术中心10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国家级铜铅锌制品检测中心基本建成。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中科大—铜陵科技创业园一期工程已经发挥作用,二期工程全面展开。产学研合作不断拓展,先后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

全民教育体系初步建立。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得到重视和加强,全市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80%以上,特殊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加大。义务教育得到又好又快发展,均衡教育成为全国典型。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扩大,2007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已达83.7%。成人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民办教育得到健康发展。职教园区和实训基地前期工程建设取得进展。

人才工作不断创新。坚持产业聚才,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共引进高层次人才70人,其中博士6人,教授2人,副教授5人,硕士研究生57人。以“1155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为抓手,带动各类人才的培养,进一步优化人才工作政策环境,激发了人才创新创业热情。

(八)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展开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两年多来,市委、市***把改善民生作为重点工作摆上日程,明确规定每年新增财力的70%以上用于民生建设,建立健全实施民生工程的长效机制。2007年,在省里实施12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实施了20项民生工程。特别是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住房问题,努力扩大经济适用房面积,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廉租住房制度,全面启动了棚户区改造;针对物价上涨较快,制定了低保补助与价格联动制度;针对城市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务工家庭,出台了扶助就业的政策。初步做到了使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和残有所助。2008年又在省里实施18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组织实施30项民生工程。到2008年6月末,这些项目进展顺利。

社会保障全面加强。就业再就业水平稳步提高,2008年上半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已经下降为4.01%。截止2008年6月底,全市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居民医保等各项保险覆盖率均达9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4.59%。城乡最低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出台了《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细则》,2007年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人均救助标准达3395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35%,居全省第一,供养标准也在全省领先。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及广播电视设施得到改善,成功举办了建市五十周年庆典及第九届青铜文化博览会。公共卫生体系和卫生应急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建设全面加强,血吸虫等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得到强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成效明显,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6.5‰以内。残疾人事业、老龄服务和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得到加强。社区建设实现“四有”目标,正在向“四优”迈进。

社会事务扎实开展。坚持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工作力度持续加大。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基层民主建设有序展开。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明显加强。平安铜陵建设深入有力,公安“三基”建设全面展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日趋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双拥工作不断推进。审计、统计、物价、地震、气象、***、地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五城联创”深入推进。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方位地推进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成为全省首批文明城市。获得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政务公开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九)服务型***建设扎实推进

两年多来,***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改革***运行机制,优化***机构设置和决策机制。深入组织开展了干部作风教育等活动,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机关效能。组织开展了行政执法主体、项目和依据清理工作,将行政审批项目削减到188项,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建设,初步实现了“两集中、两到位”。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按期办结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发挥了市民论坛、行风热线和“881”***信息频道等的作用,增强了***工作透明度。加强目标管理和行政监察、政务督查工作,连续两年在省***目标考核中取得优秀等次。深入推进勤政廉政建设,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

三、《规划纲要》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环境分析和评估意见

(一)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两年多来,《规划纲要》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少数指标完成有一定压力。在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总量占全省位次较低,服务业发展滞后,先进制造业比重不大,民营经济实力不强。二是经济增长与资源约束和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突出,节能降耗、生态***任务艰巨。三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需完善,构建和谐铜陵任重而道远。四是缺乏牵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加快发展的后劲不足。五是公共服务与公益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可用财力增长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公共支出需求。六是***职能转变还不能较好地适应发展的要求,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消极腐败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发展环境分析

“十一五”后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发展面临较好机遇,同时面临严峻挑战。

我市具备全面实现《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有利条件。“十五”及“十一五”前期的发展成果,为《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为《规划纲要》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增添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市委市***关于“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必将为《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国内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发展正朝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深入推进,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安徽省实施“东向发展”、优先发展沿江经济带等重大决策部署,为我们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经济全球化日益加速,投资不断增长,有利于我们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有利于我们承接产业转移。

同时,我们面临的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发展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如资源型城市固有的矛盾和问题日渐突出,解决问题的难度加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增大,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风险增加;改革面临诸多错综复杂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较多;资源、市场和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应对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不多;受美国次贷危机和粮食、能源资源及初级产品价格暴涨等不利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减缓已现端倪,已经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进而将给我市的发展带来压力。

总体来看,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仍然大于挑战。

展望未来,只要我们紧紧把握机遇,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到2010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一定能全面实现。

(三)总体评估意见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依法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规划纲要》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认真实施五大战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达到《规划纲要》时序进度要求,加快发展的各项措施得到落实,主要任务完成较好,成效明显。从两年半的实施情况看,《规划纲要》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有效性和指导性,是一部切合铜陵实际的规划。《规划纲要》与《关于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方案》等重要文件,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将共同成为我市“十一五”后期乃至今后5年加快发展的行动纲领,必将对我市现代化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四、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措施

为进一步推动《规划纲要》实施,切实保证各项目标和任务如期完成,必须按照新的发展要求,积极适应新形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推进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继续大力实施“531”工程,推进“三三三”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以“千百亿工程”为抓手,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着力发展五大工业集中区,培育特色专业园区。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科技咨询、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生活***业,全面提升现代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培育农业六大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扶持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大户。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推进农业循环园、科技园区建设。

(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

进一步完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功能互补、有机协调的规划体系,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实施城市带动战略,加快东部新城区、南部新城区和西湖新区建设,全面拉开城市框架。强化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建立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建立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农村土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置换流转制度。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以新型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建成城乡一体的水、电、气、通讯等公共服务网络。

(三)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布局,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建设“文化铜陵”为目标,抓好铜文化博物馆等重大文化、体育设施项目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重大疾病的防治,加强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保障公共卫生和医疗安全。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强化就业技能培训,鼓励自主创业,努力扩大就业规模。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逐步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进一步完善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全面推进“四优”和谐社区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建设和***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发挥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示范项目的带动作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淘汰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落后生产能力,积极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抓好重点节能企业主要产品的对标达限工作,鼓励高耗能单位采用新技术。加强生态***,强化污染治理和环境执法力度,依法严格控制有损生态环境的开发建设。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契机,提高城乡绿化水平。加快建立促进环保和生态建设的长效机制,做好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以及地质灾害的防治。重点推进企业污水处理达标工作,抓好工业集中区的治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理工程建设。

(五)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不断增强研发能力,促进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开发;大力发展产学研合作联盟,推进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项目研发;依托专业和特色园区等载体,提高高新技术成果孵化和转化能力。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引人与引智并重,构筑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体系。充分运用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培育一大批有较强实践能力、富有开拓精神和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积极发展各类人才市场和人才交流中心,盘活人才资源,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

(六)强化项目投资工作,推进全民大招商

建立“投产一批、续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接续机制。精心谋划和动态储备一批符合铜陵发展实际、与沿海产业对接、与国家产业和投资政策相吻合的重大项目,进一步充实完善项目库。完善项目前期工作机制,出台鼓励政策,扎实推动项目前期工作。健全重点工程工作机制,大力组织实施“861”行动计划,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尤其要集中抓好“万千百亿产业”、区域交通枢纽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增强发展的后劲与活力。把握产业转移机遇,及时研究产业政策走向和趋势,策划推介一批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附加值高、带动性强的项目,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围绕铜加工、电子等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突出产业招商、园区招商、股权招商。实现招商思路和方式的大转变,努力造就大招商、大开放、大发展的大格局。

(七)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改革大突破

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大力推进股权多元化和股权结构合理化。鼓励大中型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资本、技术、产业重组,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大企业集团。加快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加快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步伐,推进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建设,发展适合新农村建设特点的新型金融组织。不断扩大筹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大力培育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加大上市公司再融资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加快***性投融资平台的整合与建设,建立规范的***性投资管理机制。完善以***为主导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发展社会中介机构,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大力发展非公经济,鼓励非公经济产权重组,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

(八)建设服务型***,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健全***职责体系,在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注重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更加注重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大力推进平安铜陵建设。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改进工作方式,降低行政成本,加强***效能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两集中”、“两到位”,实现“一站式”服务。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听证、决策效果评价制度,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水平。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重视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支持人民群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围绕“五城联创”,加强和改善城市管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宜商、宜居、宜游的优质环境,努力构建数字铜陵、生态铜陵、平安铜陵、法治铜陵、和谐铜陵。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市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的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努力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标杆,确保“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5—

春天的风 2022-07-27 23:04:02

相关推荐

你是否压抑过度呢

你会不会被压抑过度呢?想要更加了解的话,快点测试一下吧!【题目】公车上,邻座睡着的人把头靠在你肩上,你会怎么办?1、用肩膀推回去2、马上离开座位3、不会觉得不快,所以不加以理睬4、想了想,还是忍耐下去你会压抑过...
展开详情

测试你对待爱情的态度

爱情观是人们对爱情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及爱情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位置,择偶标准,如何对待失恋等。爱情观也是人生观的反映。如果你现在还不是很明确自己恋爱观的话,就来做...
展开详情

你的心会为谁留位置

不同的人,在你的心里会占据不同的位置,有的人占的位置在前、有的人占的位置在后,有的人占据的空间大、有的人占据的空间小人心的空间是有限的,我们不能为每个人在心里留出位置。但是或许会有那样一个人,会让你在心里无论何...
展开详情

龙年有桃花运帮助的属相

新的一年2012年已经开始了,在传统的立春节气过后,就真正进入了第二年的机运,自身的运势已经定型了,其次就是需要看自身的助旺运或帮扶运了,想助旺运有所增益的,可以选择流年增旺的生肖用品来进行补益,浏览泓翔老师开...
展开详情

金牛座与其他星座的关系,十二星座金牛座的人际关系

金牛座与其他星座的关系,十二星座金牛座的人际关系金牛座与白羊座★★急惊风遇到慢郎中步调无法一致。金牛座与金牛座★★★★★默契和谐会像亲人一样的亲密。金牛座与双子座★★就像两条永远不会交集的平行线。金牛座与巨蟹座...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国泰民安的泰的意思

国泰民安的泰的意思是平安,安定。成语的意思是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出自宋·吴自牧《梦粱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成语用法:用于褒义,常与“风调雨顺”连用。
近义词:河清海晏、政通人和。
反义词:兵荒马乱、兵连祸结、民不聊生。
示例:
1、《汉书·刑法志》:“至今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2、老舍《龙须沟》第一章:“有一天,沟不臭,水又清,国泰民安享太平。”
3、《中国青年报》1985.10.1:“然而不管怎么说,饱经忧虑的中国人民毕竟盼来了物丰民富,国泰民安的好日子。”

盾牌是什么意思

“盾牌”是古代作战时一种手持格挡,用以掩蔽身体,抵御敌方兵刃、矢石等兵器进攻的防御性兵械,呈长方形或圆形,盾的中央向外凸出,形似龟背,内面有数根系带,称为“挽手”,以便于抓握;比喻掩盖、推托的借口;《圣经》诗篇:“列邦的君王聚集要作亚伯拉罕之神的民因为世界的盾牌是属神的,他为至高!”盾牌意为君王。
出处:
1、沈从文《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他们常常是一人手持盾牌单刀,一人使关刀或戈矛,照规矩练‘大刀取耳’、‘单戈破牌’或其他有趣厮杀题目。”
2、冰心《六一姊》:“我知道是她自己要看,却拿我作盾牌。”
在古代东方,以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具有古老历史的国家,作战时都广泛使用盾牌。公元前两千年出现了铜盾,后来又出现了铁盾。盾牌的表面一般都包有一层或者是数层皮革,可以防止箭、矛和刀剑的攻击。通常还绘有各种彩色的图案、标志、徽章等等。随着枪炮火药等兵器的发展,盾牌逐渐被废弃。
盾虽然只能用以防御,但常配以刀枪,也能发挥很大的进攻能力。用法主要有:腾、跌、扑、滚、伏、窜、踔、蹲等。
盾牌作为武术套路较为流行的有:矛、盾对打、盾牌刀进棍、盾牌刀进枪、三节棍进盾刀等。

觉得是动词吗

“觉得”是动词,指感觉到,意识到。
出处:
1、《朱子语类》:“每常处事,或思虑之发,觉得发之正者心常安,其不正者心常不安。”
2、《水浒传》:“默然觉得神思恍惚,寝食不安。”
造句:
1、你的脸色很难看,觉得哪儿不舒服吗?
2、你觉得心里不痛快,就尽情地哭一场吧!
3、看见穿短裙就觉得人家作风不好,真是少见多怪。
4、大家都觉得这部电影很有意思。
5、讲完课后他觉得舌敝唇焦。
6、穿上妈妈做的衣服,觉得挺舒服的。
7、他觉得他现有的工作非常称心。
8、妈妈觉得家里还应该购置一些家具。
9、由于他平时不留心观察事物,作文时就觉得没什么可写的。

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是什么

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是:
1、短小精练,也可称千字文,一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具有“小品”的特点。
2、资料可靠,数据确凿,力求知识的科学性。
3、文笔轻松、活泼、生动、形象,颇有文采,可叙述,也可描写。
4、题材新颖、适时,是广大读者所关心的问题。
5、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科学融入艺术之中,富有情趣,引人入胜。
文艺性说明文,即科学小品,是说明文的一种,它与其他说明文不同之处,是采用了文学的表现手法。文学是其手段,传播科学知识才是其目的。这类说明文,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还辅以叙述、描写、议论甚至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为了增强文艺性,有时娓娓地讲段故事,有时绘声绘色地写段风景。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